2025年11月27-28日,“第三十七届全国风能装备行业年会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隆重开幕。
时值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之际,来自政府部门、风电开发及设备制造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检验认证及相关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风启新程、行稳致远”这一主题,全方位探寻风电高质量发展路径,共同擘画行业未来发展新图景。

大会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主办,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承办,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麦加芯彩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海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国际铜业协会协办。
锚定方向共启新程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祁和生主持开幕式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会长柳地在致辞中表示,“十五五”是风电行业步入全面市场化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当前,风电行业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由此产生的诸多不确定性已经给全行业带来了预期的冲击和压力。未来五年,风电行业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顺应市场变化,尽快走出依赖产能扩张、低价内卷的旧模式,坚持价值创造,创新引领,多元化融合发展,实现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是风电行业走向成熟、开启发展新征程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需要全行业汇智聚力、协同应对的核心命题。

重庆市能源局总工程师毛叶湘在致辞中介绍,重庆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蕴含重大机遇。通过强化电网基础设施、构建多元储能体系、创新能源管理体制、培育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重庆有望在2030年前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为全国能源转型提供区域示范。重庆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将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充分发挥在储能材料、风电装备、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比较优势,通过强化龙头带动、推动技术创新、突出场景牵引、注重开放合作等举措,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史立山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新能源的主体,风电产业必须要主动适应两个转变:一是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要把行业竞争的焦点转向提升“度电价值成本”,在电价波动中优化发电策略;二是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提升”的转变,要以能源需求为导向优化机组系统配置,提升风电的调峰调频等市场价值。面对新的挑战,风电行业一是要坚守质量生命线,严格设备试验认证;二是深化产业链协同,杜绝内卷式竞争;三是高度重视AI利用,提高市场化能力;四是积极承担环保责任,布局风电机组退役技术。

标准化是产业协同的“通用语言”和创新发展的“技术引擎”,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任君致辞中给出了未来标准工作的三个重点方向:一是完善智能风电标准体系,推动AI赋能、功率预测、电力交易等新兴领域标准制定;二是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协同与实施,打通叶片材料、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标准衔接,积极推动风电国家标准在招投标过程中技术部分、商务部分的采信,充分发挥标准对于风电行业全维度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三是深化国际标准合作,加快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以标准互认助力产业全球化布局。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葛红兵在致辞中表示,新一轮自主贡献目标为风电指明了发展方向,要求风电行业要肩负起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和安全发展三个使命。风电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规模的增长必须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坚实根基之上,未来要在智慧机组、智慧运维、构网型风电机组、机组回收等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同时构建休戚与共、合作共赢的产业新生态,确保机组具备高峰期更高的出力水平和优异的发电能力,以更高效、更可靠的风电解决方案筑牢能源安全底线,成为国家可以信赖的绿色力量。

在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松看来,质量是“行稳”之基,创新是“致远”之翼。中船科技将“责任风电、品质先行”的质量理念贯穿项目规划、设备选型、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的每一个环节,以精细化管控为抓手,以技术与质量穿透为保障,系统构建了覆盖多维度、全链条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主机级、系统级、部件级三级测试验证体系。未来中船科技将在深远海风电装备技术、以及“风电+氢/氨/醇”等产业融合创新领域持续发力,着力构筑中船特色明显、科技优势突出、质量全面可靠、成本效益领先的核心优势。

自2002年深耕风电润滑领域以来,长城润滑油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交出了亮眼答卷。中国石化客户服务中心主任、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琦在致辞中表示,“十五五”期间,中国石化将持续扩大风电装机规模,依托长城润滑油的技术积淀,聚焦海上风电、大型机组等新场景,攻关耐盐雾腐蚀、长周期润滑等核心技术,迭代风光储氢全品类润滑方案;携手开展技术联合攻关,破解大型化、国产化中的卡脖子难题;共建标准化体系,推动润滑服务与装备升级同频共振;深化全球市场合作,让中国风电技术与服务走向世界。
趋势前瞻解码路径
风电产业高峰论坛上,五位重量级嘉宾发表了精彩的报告,其高屋建瓴的战略思考和深厚的实践积淀,为与会代表带来了一场极具专业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思想盛宴。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战咨委副主任张晓朝主持风电产业高峰论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专委会主任张运洲在题为《“十五五”新型电力系统若干问题探讨》的报告中指出,新能源并网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关乎能源安全和“双碳”愿景,更关乎未来能源体系的绿色底色。“十五五”时期新能源发展无论是从总量、布局、结构以及碳减排规模衡量,还是从技术创新、效率、成本和市场竞争的角度观察,对于支撑我国能源安全和确保实现碳达峰目标都将会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预计“十五五”时期,新能源装机年均将增加2-3亿千瓦,2030年风光装机比例约为1:1.7。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王霁雪在题为《“十五五”风电产业发展》的报告中,深入分析了“十五五”新能源规划及发展趋势,展望了风电产业发展形势。“十五五”时期风电机组大型化与创新化将持续,并向着“更大、更高、更智能”的方向发展;技术创新、可靠性提升与系统解决方案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产业链自主可控与提质升级将有力保障产业安全;“风电+”协同融合发展,把能源优势直接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极;构网型储能和构网型新能源协同,提升安全可靠替代能力。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秋华分享了《新电力市场交易场景下的新能源发电思考》,给出了电力市场交易新场景下金风的五大破局之道:从“LCOE”到“LCOV”,用更科学的指标指引投资;从“跟网”到“构网”,用更主动的技术支撑电网;从“追风”到“逐价”,用更智能的产品响应市场;从“单一”到“多源”用更协同的系统保障稳定;从“运维”到“运营”,用更智慧的策略提升收益。通过五维“集成”,促进新能源产业真正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系统化的新阶段,实现能源体系的绿色、安全、融合转型。

重庆大学高端装备机械传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谭建军以《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布局》为题,针对当前风电行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充分发挥产业链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迭代优化整机及零部件国产化技术,持续加大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科技创新与投入,提高风电装备可靠性、经济性;探索新型风力发电技术路线,加强试验测试能力,打造设计-制造-试验-运维全流程数字化平台,建立风光水核等多能协同发展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风电产业正处于从“规模化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关键期,新能源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主体电源,对风电设备提出了更可靠、更高效、更友好、更智慧、更经济的新要求。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叶凡分享了《明阳风电高质量定制之道》,以“高质量定制”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针对中低风速大湍流、4000-5500米超高海拔、沙戈荒暴风等特殊场景及全国不同海域风况,定制开发专用机型,破解环境适配痛点。未来,明阳将以“技术革新+场景定制”双轮驱动,助力风电产业实现从“立起来”到“靠得住”的跨越。
汇智聚力 协同创新
下午的两场主题论坛聚焦“电力市场化改革与协同创新”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10位嘉宾的报告亮点纷呈,观点新颖独到,案例鲜活生动,多维度展现出协同创新的最新成果和实践路径。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副秘书长董万里、王大刚主持了论坛

润滑油是机械设备的血液,也是风电机组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赵海鹏在《赋能绿色动力,护航风电未来--中国石化风电配套产品及全品类润滑方案》的报告中,介绍了长城润滑油针对风电机组齿轮箱、轴承、海上变压器等12个润滑点推出了15款润滑产品。依托中国石化集团资源,打通化工原材料-润滑产品-数智化服务全链条,为风电机组制造商和业主提供全品类产品和定制化服务。牵头联合产品伙伴制定了风力发电机组润滑产品国家标准和换油标准,保障风电装备可靠运行。

国家电投集团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技经所研究员杨晓伟分享了《新形势下新能源项目投资影响与策略思考》。新能源项目投资受未来电价不确定性、收益结构变化、风电增值税即征即退取消等因素影响,收益承压。投资策略上,建议采取搭建电价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市场化电价,差异化布局区域与项目类型,精准微观选址提高发电量,严控造价等措施,提高项目效益。同时参考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重新评估收益基准,顺应全球能源绿色智能转型与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趋势,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

中广核新能源电力营销中心(电力交易公司)总经理朱燕在《机制破局到市场重塑:创新与生态赋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详细论述了创新与生态“双轮驱动”对未来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意义,强调新能源发展要技术与模式创新并重,提出通过提升发电可控性、系统支撑性和交易决策精准性,以及集约化与属地化协同的交易模式,推动新能源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同时呼吁构建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打通产业链信息与利益壁垒,推动绿电直连、就近消纳等新模式,实现“以绿造绿”和产业链价值共创。

136号文与“十五五”规划的叠加效应,正在推动风电后服务从“被动维修保障”升级为“发电价值实现核心环节”。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飞在《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引擎”:136号文下风电后服务的智能化转型路径》的报告中,分析了后市场面临的收益不确定性、技术适配压力、人才缺口等核心挑战,同时聚焦能效服务、存量改造、辅助服务、绿色增值四大战略机遇,提出了“技术-模式-生态”三维创新的破局建议:以智能化技术破解效率瓶颈,以绩效导向型合同等模式重构价值。

随着风电机组快速大型化,100米以上的叶片已成为主流配置。但传统设计标准的认知盲区以及大叶片长柔特性增强的结构非线性,导致其对制造缺陷的敏感性显著增加。重庆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质量管理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刘靖宇在《大型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多维精益与数智化的融合创新探索》的报告中,分享了成飞新材面对成本内卷和技术无人区的双重挑战,通过多维度的精益管理与数智化技术整合,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实现叶片可靠性提升与成本可控的双重目标。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廖顺成在《杜邦™Nomex®助力风电机组大型化和高压化》的报告中,介绍了Nomex®作为一种高性能电气绝缘材料,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电气、机械性能,是风力发电机定子绕组和升压变压器绝缘的理想选择。在风力发电机中,可有效提升局放起始电压(PDIV)及耐电晕性能,有助于提升绕组结构的紧凑性与可靠性,特别适用于高功率密度和高安全性设计需求;在升压变压器中,Nomex®可承受高温运行环境,实现设备轻量化与小型化,降低设计成本并提高安全可靠性。

风电行业机组大型化、塔筒超高化趋势下,传统登塔设备存在电缆收缆不畅、运行摇晃、安全冗余不足等痛点,已难以匹配高效安全作业需求。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销售中心总经理张立志在题为《滑触导线与齿轮传动技术助力塔筒登高设备安全升级》的报告中,分享了3S将滑触供电系统与齿轮齿条传动技术深度融合,成功研发齿条升降机。产品不仅实现在建设期随塔筒同步安装、随吊随用,填补了吊装期登高设备空白;更搭载双提升系统,大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风电塔筒登高作业带来效率与安全的双重升级。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增速箱事业部副总经理万晶晶在《风电齿轮箱从传统设计到集成化、极限化、智能化》的报告中,介绍了重齿针对齿轮箱-主轴-发电机等关键部件进行一体化设计带来边界变化的技术挑战,通过开展系统柔性模型仿真、多分流均载技术、结构件拓扑优化、多体动力学分析、滑动轴承等先进设计方法,结合新型刀具设计、高纯净材料、改性材料研究、光整、喷丸等抗疲劳制造技术的应用,已成功实现扭矩密度比≥270Nm/kg齿轮箱的设计与批量制造。智能设计、智能化运维监测与诊断为大型风电机组提供了可靠支撑。

CWEEA电气工作组张凌宇分享了《陆风上置升压变压器绝缘方案选择与思考》。随着陆上风电机组向6-10MW提升,上置变压器的可靠性要求显著提高,而变压器绝缘方案的可靠性和选型整体经济性成为关键考虑因素。建议行业建立“等效安全评价”机制,推动天然酯植物油在满足密封、消防与监测要求的情况下成为干式的合规替代方案,以及其他干式绝缘材料(硅橡胶,敞开式)在陆上机舱上置的试点与标准化,同时推动试点示范+标准化+政策适配,以实现上置变压器绝缘材料选择的更高可靠性与更低综合费用(TCO)。

宁波海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钱东海分享了《激光熔覆在风电行业的应用》。基于“以滑代滚”的行业新趋势,海天光机推出了风电滑动轴承激光熔覆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融合激光熔车一体设备与自研专用金属粉末,全方位满足风电滑动轴承的需求。全球首研激光熔车增减材一体复合机床集熔覆与车削于一体,通过简化工艺流程,可提升加工效率30%以上,同时降低设备投入与场地占用。适用于风电环境的专用金属粉末采用自主专利配方与气雾化工艺,结合宽光斑熔覆技术,显著提升轴承高速运行时的润滑性能与表面张力,延长使用寿命。
风启新程行稳致远


在主题对话环节,华能集团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郭辰、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军、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设计管理中心总经理牛海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勇水、三一集团总裁助理/三一重能营销公司高级副总经理任雪川、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卫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水琳、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钟刚等嘉宾,围绕如何摆脱“内卷”式竞争,坚定发展信心,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对136号文实施后的挑战,通过加快科技创新,针对新应用场景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快模式创新构建竞争优势,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等热点话题,展开了一场深度、务实且富有前瞻性的讨论,以不同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在智慧碰撞中勾勒出风电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手机浏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