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国家电网半年并网新能源超2亿千瓦:从“弃风弃光”到“风光无限”

国家电网半年并网新能源超2亿千瓦:从“弃风弃光”到“风光无限”

2025-07-18 来源:电新社 浏览数:26

彼时甘肃这个风光资源富集大省,“弃风弃光”率竟屡创历史新高,2012年全国风电因弃风限电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亿元。

  2016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一纸诉状将国家电网甘肃公司告上法庭。理由触目惊心:因电网未能全额收购的风电和光伏电量,被迫由燃煤发电替代,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彼时甘肃这个风光资源富集大省,“弃风弃光”率竟屡创历史新高,2012年全国风电因弃风限电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亿元。

  九年后的今天,国家电网交出亮眼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并网容量突破2亿千瓦。从“弃风弃光”的困境到如今风电并网规模全球第一,这条转型之路见证了中国能源革命的艰难突围。

   01 弃风弃光之痛

  甘肃作为我国风光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曾深陷新能源消纳困境。一面是不断上马的新能源项目,一面是日益突出的“弃风弃光”现象,连续数年未见好转。

  2012年,全国风电行业因弃风限电损失电量200亿度,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到了2013年,问题愈加严峻,光伏电站“弃光”现象也开始显现,部分并网条件较好的电站开工率不足80%。

  国家电网曾系统总结出四大根源:用电需求增长放缓导致消纳市场总量不足;电源结构不合理使得电网调峰能力严重不足;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不足,难以实现更大范围消纳新能源;市场机制不完善影响新能源消纳效率。

  这不仅是中国的困境。2019年8月9日,英国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导致英格兰、威尔士地区多个城市地铁停运、机场瘫痪、医院停诊,约100万家庭和企业受到影响。事故分析表明,这与高比例风电并网而储能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

   02 技术破局之路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近133公顷的土地上铺满了光伏板,矗立着风机——这就是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发电及智能输电四位一体的新能源智能稳定接纳系统。

  “这项技术是破解新能源并网发电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国家电网风光储输工程总经理高明杰介绍,该系统运行一年半来,已累计接纳新能源发电近4亿千瓦时。

  国家电网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掌握了新能源场站级监控技术和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并广泛应用,实现了风电可观测、可预报;攻克了风机并网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实现了风电可控可调。

  截至2013年4月底,国家电网经营区风电等新能源并网容量达到7079万千瓦,同比增长28%。这一数字背后是技术创新提供的坚实支撑。

   03 特高压大动脉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开发规模增大,受跨大区电网互联规模有限和交换能力不足的约束,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消纳更多新能源,成为摆在国家电网面前的时代难题。

  “百川必须由海来纳。”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张正陵指出,我国七个大型风电基地位于“三北”地区,距离东中部负荷中心达800公里到3000公里,超出了500千伏交直流经济输电距离。

  特高压电网建设成为破局关键。通过工程实践,我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当时宣布,从2013年起的8年间,国家电网将投资近3万亿元用于电网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使特高压输电能力达到4.5亿千瓦,每年可消纳1.7万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

   04 储能革命兴起

  储能技术成为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另一把钥匙——它可以将风光发电厂用不完、送不出的电力先储存起来,在电力负荷高峰释放,实现用电负荷的时空转移。

  在众多新型储能技术中,电化学储能凭借技术相对成熟、配置灵活、建设期短、成本相对更低等优势,成为储能领域的热点赛道。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电池技术成为提质和降本的关键。

  2020年,全国先后有17个省市区出台政策,要求新能源项目必须配置储能,“风光储一体化”成为新能源建设的强制标配。储能从此前的附加项变成了必选项。

  与此同时,传统抽水蓄能也迎来新发展。2021年3月,国家电网宣布 “十四五”期间将在抽水蓄能领域投资1000亿元。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用 “三最” ——“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评价抽水蓄能。

   05 政策机制护航

  2013年,国家能源局发出通知,在全国10个省市区全面启动针对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电网消纳情况及电费结算情况的市场监管,着力解决日益突出的“弃风弃光”问题。

  2014年5月,国家电网宣布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国网估算到2020年这两个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同时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00亿元。

  2016年,国家电网发布《促进新能源发展白皮书》,承诺每年建设2700万千瓦新能源并网工程,保障2020年前风电年均新增规模1700万千瓦、光伏发电1000万千瓦装机并网。

  调度运行机制的创新同样关键。国家电网建立了新能源优先调度机制,建成国内首个专门用于风电/光伏功率预测的国家电网数值天气预报中心,风功率预测覆盖972座风电场,预报精度达85%以上。

   06 并网大时代

  在一系列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下,国家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实现质的飞跃。2014年,国家电网消纳清洁能源发电9218亿千瓦时,替代标煤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7.4亿吨。

  这一年,国家电网累计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1.2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3%和172%,风电并网规模、太阳能发电增速保持世界领先。

  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调度范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8790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容量达到2445万千瓦,经营区内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6936户,累计并网容量265万千瓦。

  在分布式电源并网和电动汽车充换电市场方面,2014年共实现分布式电源并网5883户、163万千瓦,新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18座,“两纵一横”高速公路城际互联快充网络基本建成。

   07 未来新型电力系统

  2025年上半年,国家电网交出了新能源并网容量超2亿千瓦的答卷。从“弃风弃光”的困境到如今风光无限,中国电网走过了不平凡的转型之路。

  国家电网的发展战略正在从“源—网—荷”向“源—网—荷—储”演进,储能成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第四大基础要素。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正在推动整个电力系统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基于源网荷储结构的变化及需求变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同时,在提质增效、新能源消纳、负荷调控等领域发力,建立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新型电力系统。

  未来,国家电网将持续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根据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需要,选择典型场景应用构网型控制技术,使新能源具备主动支撑电网电压、频率、功角稳定能力,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截至2014年底,国家电网累计建成新能源并网及送出线路4万千米。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成功只是开始,随后建设的 “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如同一条条绿色电力高速公路,将西北的风、西南的水源源不断地输往东部负荷中心。

  如今,当汽车驶过河西走廊,数以万计的风机在戈壁上静静旋转,它们的电流不再被浪费;当无人机飞越黄土高原,连绵起伏的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通过特高压线路跨越千山万水点亮远方城市的灯火。

  从弃风弃光到风光无限,国家电网的新能源之路,正照亮中国能源转型的未来图景。


标签:

风电
阅读上文 >> 海南136号文竞价细则征求意见!两类项目不纳入主体范围,每年10月组织竞价
阅读下文 >> 央企又又又卖风电项目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80521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