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东南大学张友虎教授团队领衔的全球行业内首个包含上部塔筒与风机结构的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刚度与阻尼现场试验项目顺利完成全部桩基施工任务,标志着项目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为后续试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该项目由东南大学与金风科技牵头实施,挪威岩土所(NGI)、温州永安重工、拓海岩土、江苏中云筑、上海诺铼等单位共同参与。

项目选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场地地质条件与我国东南沿海典型海上风电场区相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真实反映海上风电基础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受力与变形特征。项目聚焦风电超大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刚度与阻尼,开发与验证超大单桩减重降载关键技术,从而实现单桩基础设计大幅优化,助力海上风电平价化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团队坚持自主技术攻关,依托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在设计、施工、监测等各环节严格把控试验质量,确保试验全过程安全可控、数据真实可靠,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全面实施。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室内模型试验验证、试验场地勘察、原位CPTu测试、室内高级土工试验、桩基施工及光栅光纤应变传感器埋布等关键工序,近期将完成塔筒吊装,正式启动试验。
据悉,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全球行业内首个“基础+塔筒+风机结构”的一体化模拟试验技术,真实还原了海上风电基础的实际受荷模式。依托该试验将系统验证张友虎教授团队提出的基于土体单元层面阻尼-应变特性的桩-土相互作用阻尼快速评估方法,形成海上风电超大单桩减重降载关键技术,打通科研成果落地工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国际规范明确要求在设计中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阻尼对风机响应的影响,但均未提供具体的计算方法,其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内尚无可准确、高效评估桩-土系统阻尼的方法。项目拟开发验证的桩-土相互作用阻尼计算模型及在风机时域分析中的表征方法,将为行业提供可工程化应用的解决方案,有望填补海上风电设计规范在岩土阻尼方面的空白。
手机浏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