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① 节能减排是国家战略,要真行动真减排
节能减排是人类的共同事业,是中国政府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发挥风电替代能源的主力作用,还有很多困难,需要社会各方付出更大的努力,牺牲部分眼前利益。社会各方要积极舆论引导,强化提高风电电量在节能减排的重要地位,政府要建立有别于单方面追求GDP发展和考核的绿色发展体系和绿色考核等机制,以安全、绿色、优质、经济为目标,落实真行动、真减排。
② 建立并保持可再生能源稳定、守信的投资政策环境
按照“十三五”规划愿景,未来五年风电和光伏增长1.3亿千瓦和1亿千瓦,总投资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必然需要引入各种所有制投资形式,其中包括国际资本等。要坚定他们的投资信心,需要国家建立一个稳定、长久、守信的政策环境。通常我们把不稳定国家市场当做高风险市场,把发达国家市场认为是低风险市场,就是因为其在政策、法律的信用上有巨大差别。
③ 鼓励技术创新,提升风电竞争力
风电技术进步很快,据统计,国内主流风电机型每2年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提高13%-14%,发电能力提高7%左右。十年前需要6.5m/s风速利用小时才能达到2000小时,现在只要5.3-5.4m/s就可实现。未来风电发展还有较大的技术进步空间,采用激光雷达、卫星观测和中尺度数值模拟与大数据平台相结合的深度风资源测量评估技术;根据资源禀赋,布置不同轮毂高度、叶片长度和控制策略风机的“个性化”设计理念;高温超导、碳纤维、柔性叶片、集成制造等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使用;预制塔筒、预报运输系统、拼装式基础等施工运输技术的突破;以及无人值守与专业化运维管理等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升风能利用效率,降低风电开发成本,拓展资源开发空间,促进风电健康、优质可持续发展。
④ 合理补贴坚定行业信心,强化风电的竞争力
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需要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这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作法。火电无论如何“近零”排放,都会排放二氧化碳,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在没有考虑环保效益的前提下将火电和可再生能源比较是不公平的。
根据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分析,火电的度电环保成本高于0.3元/千瓦时,而且随着环境压力的加大,环保成本会加速上升,此外,煤炭和水的过度开采利用,正在抽干中国的生命线,因此,加上环保成本后火电综合成本远远高于风电,国家对风电实行电价补贴,正是因为风电能够替代化石能源,创造额外的绿色价值。
为将替代效果最大化,就要用最少的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最多的风电电量,真正强化风电企业竞争力,多发优质的清洁电出来。国家应将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与脱硫标杆电价分离,在可再生能源补贴一致的前提下,以市场价格引导可再生能源在中东部地区发展比例,增强补贴资金使用效率。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必须要由国家统一调配管理,并对可再生能源补贴进行专项审计,将其效益最大化。
⑤ 加强规划与指导,控制新增火电项目
按照《巴黎协定》的减排路线图,能源增量只可能来自可再生能源,火电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辅助电源,并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英国政府已经表示到2025年将关闭所有的燃煤发电厂。美国能源署也预测90%原定于2020年关闭的火电厂将于2016年全部关闭。
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尤其是导致雾霾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全局性煤炭利用的结构型污染,从全国而言,节能减排就是减煤,用电力替代煤炭,从电力系统而言,大型火电机组的煤耗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继续下降空间有限,节能减排就只能是减少火电电量,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火电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