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治东,1952年出生在上海。除了故乡,“影响我最深的地方就是北大荒”,那里留下了他九年的知青岁月,也成为拓荒者阚治东的坐标起点。
1969年,中学毕业的阚治东以知青身份来到黑龙江黑河市逊克县,地处国境线边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他说,那是中国最后一片净土,空气是干净的,水是甜的。
当初这个上海小伙怎么都想不到,自己日后会成就中国资本市场一段传奇,带着资金回报以另一种方式孕育他的黑土地。
1988年,阚治东开始了在资本市场上的拓荒之旅:“贩卖”国库券。
日本学成归来,他出任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上任不久就突破常规,做起“黄牛”,通过国债买卖初显投资天赋。两年不到,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国库券日均交易额就从数十万元飙升到1000万元。
牛刀小试,阚治东愈发自信。1990年,工行上海分行接手申银证券公司,由阚治东担任总经理。又一次,在他“拓荒式”带领下,申银证券盈利突飞猛进。
更值得一书的是,申银创造了中国证券史上许多个第一:第一张人民币特种股票、第一张可转换债、第一个股票指数、第一本股票年报、第一台用于股票交易的电脑、第一块股票交易行情电子显示板、第一个股票交易大户室……
然而,“飞龙在天”之后,难免“亢龙有悔”。
1997年,执掌中国证券业龙头申银万国帅印的阚治东,卷进了陆家嘴(600663,股吧)股票事件。他抛出一句“其他人你们就尽量别找了”,一人承担责任,被撤职、记大过。
那一年,阚治东45岁。在他当年的旧同事、如今执掌上海股交中心的张云峰看来,阚治东很讲义气,为人正直,对金融证券很精通,就是性格太直了,“容易遭遇挫折”。
如今回想,阚治东不由自主又点了一支烟,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挫折就是转折啊。”
蛰伏两年,阚治东内心委屈却并未消沉。1999年,他应邀南下深圳,参与创办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在创投业的“拓荒”,再度显露其过人的投资天赋。
他打破了“创投公司只能投本地项目”陋习;敢于用闲置资金打新股、买卖国债;并坚持投资已产生效益的企业。“这种投资思路正秉承了我在黑龙江拓荒时"筛选优质种子"的成功经验。”
一时间,阚治东得到了“赚钱机器”的绰号,但这些在当时还颇具创新的做法,也引起同行非议。老朋友形容他,“特别执着,认准了目标,不管不顾一路勇往直前。”
没风光几年,拓荒者再度上路。结果遭遇重大挫折,还蹲了21天监狱。
2002年6月,深圳市领导要他拯救濒临破产的南方证券,当时阚治东在深创投的年薪已达百万,待遇差距悬殊,但还是接受了任命。
“现在的人不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对组织的信任。”阚治东看到记者惊愕的表情,如此解释。
“去的时候每个领导都和我讲,会给政策、给资金、给人员。可是我去了以后,员工闹事、讨债的封了财务部、银行掐断资金、监管部门下令严管。内外交困,却无人援手。”
想当“救火队长”,无奈手里的水枪怎么也喷不出水来,身心疲惫的阚治东最终挂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