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5 月,于午铭退休了,做了他10 多年副手的武钢成为金风的掌舵人。那时的金风正在建设年产200 台600kW - 1MW 现代化大型风机总装基地,渴望与国际风电设备制造巨头交流,建立学习型企业的意识尤其强烈。6 月的一天,GE 专家来到金风,武钢把金风的高层召集到一起,请这位专家介绍GE在风机研发制造方面的情况,以期向他尊重的GE 学习,但武钢越听越受“刺激”,这位GE 专家的意思是:GE 都进入风电设备制造业了,金风还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吗?
对此,武钢和他的团队专门进行了研讨。他们讨论到了他们的软件公司,并从中受到了启发。这个仅有7 个人的软件公司并没有因为其他较大规模软件公司的挤压而失去活力,反而十分红火,他们开发的软件得到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青睐。为什么?原因在于他们的软件公司为客户创造了价值。金风也一样,只要能为客户创造价值,就能生存下去,不论GE 还是其他风电设备制造商有多么强大。
由此,武钢为金风确立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这与他的前任提出的理念一样成为金风发展的“灵魂力量”。于午铭在和《风能》记者谈起金风的成长时表示:“金风一路成长走强的原因在于其坚持了‘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样一个理念。当然,要实现这一理念,更要有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作为强力支撑。”
金风先后承担了“600 kW 风电机组工业化生产技术”、“750 kW 风电机组研制”、“MW 级风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研制”等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863”计划项目。武钢表示:“这些国家级科研项目对金风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理念是一种历练。”
2002年夏天,金风科技新厂房投产
转型助力“长跑”
从1987 年12 月进入新疆风能公司算起,武钢已在风能行业工作了23 年。作为金风的掌舵人,武钢用一句话概括了他对风电设备制造业的认识。他说风电设备制造是一个长跑项目,坚韧、忍耐、持久是跑者必备的素质,一步一步稳健长跑才能接近长远的目标。武钢平缓的语气中透出岁月的沧桑。
“稳健、扎实是长跑最理想的状态,那么金风期望的稳健、扎实基点在哪?在质量。”武钢说。他对风机质量的体验可以追溯到1992 年3 月16 日,这一天的上午10 时,Wicon-100kW 风机因为叶尖气动刹车阻尼伞没有打开,致使风机制动失灵,发生了飞车事故,隔着很远的距离,武钢就能感到脚下的大地在颤抖,令人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