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金风样本:典型性成长

金风样本:典型性成长

2012-08-02 来源:《风能》 浏览数:1444

  当时的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公司只是新疆风能公司的下属,而新疆风能公司也只是新疆水利厅的下属,别说“孙子辈”的新风公司,就是“爷爷辈”的水利厅也不具有制造业的血统,如何持续制造风机是个大问题。“局外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新疆水利厅是非电力行业搞风电,新疆风能公司是非机械制造行业制造风机,没有行业靠山就没有支持。”金风一位元老级的人物回忆说,“于午铭、武钢他们却信心满满,他们凭什么?凭理念。”
  凭理念,这似乎是一个“玄虚”的问题,但《风能》记者研究了金风的发展史以后发现,金风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理念。可以说,他们用理念创立了金风基业。
  2010 年7 月13 日下午,武钢为新来的员工做培训,在谈到金风的历史时他说,“我对王文启、于午铭一直心存感激和尊重,正是他们的理念为金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际上, 金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 年元旦投产的柴窝堡风电试验站,那是金风人风电梦想开始的地方。那时,王文启带领武钢、郭健(现任金风总裁)和一批学生做风电项目,被有些人讥讽为“想干月球上的事情”。而王文启不为所惑,提出了“敢为天下先”的理念,不但建立了风电试验站,还利用丹麦政府320 万美元的混合贷款进口丹麦Bonus 公司13台150kW 失速型机组, 于1989 年10月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风电场。
  回忆“敢为天下先”的那段岁月,80 岁的王文启告诉《风能》记者:“那时,我下那么大的决心,花那么大的精力,用那么多的工夫,建风电试验场、建风电场可不只是为了电量,更大的‘野心’是要培养中国风电自己的队伍和人才。”
  于是当年无论购买丹麦Wicon 公司的两台风机,还是引进Bonus 公司的13台风机,王文启都执意把中方人员到丹麦接受培训和丹麦专家来新疆风能公司讲课写进合同,“为的就是敢于学习和掌握风电技术”。
  1991 年12 月30 日,新疆风能公司自行研制的150 W 离网行风电风机组通过了新疆自治区成果鉴定,到1993年12 月31 日已累计制造了320 台,除了面向边远农牧地区销售,还出口到丹麦等欧洲国家,这为后来新风科工贸有限公司制造大型风机积蓄了底气。
  于午铭掌舵新疆风能公司的初期,正是外资风机品牌绝对占居中国风电市场的环境。在这种态势下,于午铭提出了“尊重价值规律,自主创新发展”的理念,这在当时显得有些超前。于午铭称这一理念的核心内涵就是,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持依据中国国情进行改进和创新,最终获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和产品。显然,这种理念的实现需要机遇。
  恰巧,1994 年德国政府推出了“黄金计划”,可以提供风电设备价格2/3 的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风力发电厂。时任于午铭副手的武钢告诉《风能》记者:“那时我们抓住了那次难得的机遇。”
  新疆风能公司通过“黄金计划”项目引进的8 台风机于1996 年12 月在达坂城风电场投入运行。这8 台风机来自Tacke、Jacbos 、AN Bonus3 个不同厂家,而且技术上各有特色,属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风机均在新疆风能公司的风电场运行。于午铭回忆说:“这使我们对国外风电机组的技术发展状况有了更多了解。通过对这些机组技术的消化、吸收和相互对比,我们就有了集中其优点,研制新机型的想法,而且比较坚定。可以说,这是我们践行‘尊重价值规律,自主创新发展’理念的起点。”
  1997 年夏天,于午铭带队到德国Jacbos 公司谈判,最终与Jacbos 公司签定了失速型600kW 风机生产许可证及技术转让合同。于是,新疆风能公司以此为依托,于1998 年初成立了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初始注册资金300 万元。首台600kW 风机样机成功下线正是在公司化运作的结果。
  2001 年3 月,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公司增资及改制,变更为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股本增加到3230 万股。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是,2001 年11 月, 金风600kW 风机在河北红松洼风电场并网发电。这是“金风”品牌的风机首次在中国风电场亮相,此后“金风”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
  武钢和《风能》记者谈起王文启、于午铭时期的发展理念时强调,无论“敢为天下先”,还是“尊重价值规律,自主创新发展”,尽管表述不同,但在风电技术学习与创新方面却是一脉相承的。那时,他们“走出去”培训或考察,没有人不背回一大堆的资料。现在,金风资料室里陈列了很多有价值的报告,有些就是武钢当年从丹麦瑞索国家实验室背回来的。
  最近,武钢去丹麦瑞索国家实验室考察,依然像当年一样带回资料,只是现在的武钢多了些甄别和选择。显然,这是金风力求技术沉淀的一种态度。其实,金风的风电技术积淀是从风电场开始的。比如,做了5 年风电场场长的武钢,和他的同事拆卸过风电场所有品牌的风机,测绘零部件,破译电路板,用国产化零部件维护了外国风机的运行。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镇江盛放喷气式风力发电机获国家专利
阅读下文 >> 关于召开2012全国风电润滑管理与实用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13460&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