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风电财经 > 风电并网要更重视“就地消纳”

风电并网要更重视“就地消纳”

2011-09-09 来源:中电新闻网-中国能源报 浏览数:1718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下达“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安排全国拟核准风电项目总计2883万千瓦,引发市场对风电产业“总量控制”的关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向记者强调,首批拟核准项目“规划衔接”的意义大于“总量控制”,并非限制风电发展,而是通过解决消纳问题鼓励风电发展,其中,“就地消纳”是一个重要的思路。 
      并网管理走向需求侧 
      记者:“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的2883万千瓦项目是怎么确定的? 
      梁志鹏:首先是企业自愿申报,然后国家能源局结合技术单位和咨询单位的意见,与电网及有关单位进行多次商量、衔接、核实后,从申报的4000至5000万项目中遴选出入围项目。过程中我们结合了区域特点和项目特点,比如北方一些地区风电资源丰富,但是市场消纳能力有限,布局就比较谨慎;而南方的河南、江苏、安徽等省适合分散接入,所受制约较小,就鼓励多发展。原则上,只要能落实电网接入的项目就能获得批准,如此可以与电网规划做好衔接,与“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做好衔接,也可以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做好衔接。目前下发的第一批项目原则上要求地方最晚今年年底前陆续核准完。到明年初还会下发第二批项目计划。我们的基本考虑是每年确保2000万千瓦的新开工装机规模,同时确保1500万千瓦以上装机规模。 
      记者:下一步对更好地促进风电的接入和消纳有什么计划? 
      梁志鹏:提高风电就地消纳能力是促进风电消纳的根本措施。以省为单位看,就地消纳意味着在本省内消纳的风电比例提高。比如一般认为,省网内可以消纳5%的风电,未来将这个比例提高到10%乃至15%有没有可行性?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管理办法》,此前,我们一直都提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比重,现在我们要对电网企业做出对等要求,未来,我们还将针对地方政府提出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责任制,根据各地资源量对各省因地制宜地做出要求。我们还要求大型发电企业拨配专人发展可再生能源,从组织、投资和技术力量上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记者:为什么不单纯强调在发电侧实行配额制? 
      梁志鹏:虽然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波动的,但是实际上用电也是波动的,只不过我们已经通过探索实现了用电的可控性。接下来,要协调波动性的电厂和用户,不仅需要在发电环节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设计出一套合理的系统。关注用户侧,分布式是一个重点,分布式发电进入电网后,低层电网里运行方式变了,这就要求整个电网调度的技术支持体系和规则与之适应,这套技术支撑体系如果建立,意义比单纯接入可再生能源更重大。 
      记者:目前已在发电侧做了哪些工作? 
      梁志鹏:1月1日,我们的风电发电预报体系进入试运行阶段,7月1日正式运行,这套系统由电网负责,电网对风电企业提出及时上报有关数据的要求,风电企业按照责任自担的原则,可以灵活地遴选数据服务机构。8月5日,“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发布,涉及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等内容。《风电建设管理办法》也即将下发。这些都将促进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 
   “产能过剩”不宜夸张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在张北国家风电技术与研究检测中心进行的风电并网检测进展情况? 
    梁志鹏:检测中心主要进行样机测试,但对现场发生过事故的风场也要进行抽样检测,这主要通过三台移动车进行。首先是厂家自查,检查完后恢复正常运行,之后从风场中挑一台检查,如果这台不通过,就要对风电场全面重新再查。目前真正完成检测的企业不算很多,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检测流程还在改进过程中。希望制造企业能更重视主控技术、变流器技术、变频、变桨技术等关键技术。而检测流程也可以优化,比如可以一部分机位做检测用,一部分做试验用,避免风机吊装后数次检测不通过而耽误进度;我们也鼓励检测中心和风电企业合作,让他们分担一些吊装工作。 
        记者:“十二五”规划并网风电1亿千瓦,如此推算每年装机不会超过2000万千瓦,而我国风机整机的产能已经直逼3000万千瓦,您怎么看待“产能过剩”的问题? 
        梁志鹏:我认为,对“产能过剩”的问题,可以研究、监控,但是不要过度夸张,适度‘产能过剩’是可以被允许的,不然市场没法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当然,政策要积极引导,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会考虑走向海外市场吗? 
      梁志鹏:短期内,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将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会相互补充。中国制造业有优势,通过进入国外市场,吸引国际人才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将不仅仅使中国风电企业受益,也将会令世界清洁能源发展受益。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GE为风电项目提供风力涡轮机
阅读下文 >> 巴陵牌风力发电叶片用环氧树脂通过GL认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10501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