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解读华锐: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新经典

解读华锐: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新经典

2010-12-23 来源:人民网 浏览数:1811

  

首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安装34台华锐SL3000风机

  在风电整机领域,华锐算是后来者,至今成立仅四年,但已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并申请上市成功过会,华锐创造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奇迹,震惊国内外。

  回顾华锐的成功历程,从下决心做风电到技术路线选择、开发兆瓦级风机、接手我国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确定薄利多销战略、借力金融危机招募英才,几乎在每个关键点,华锐都作出了及时而正确的决策。这个后来者,没有采用所谓的弯道超车技巧,而是凭实力直道超越并正在继续甩开竞争对手。

  华锐在技术密集的风电设备制造领域中树立了中国典范,其模式也许不能复制,但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装备制造业同行汲取。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华锐进入风电行业还不到五年。然而,此剑一出,便寒光动地。

  今年10月,华锐风电的上市申请在证监会第一次过会时搁浅。但是,华锐内部和风电圈的人都心知肚明,即使第一次过会搁浅,风电整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华锐上市也只是时间问题。

  2010年12月10日下午,正在进行招聘面试的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接到了一个电话后竟匆匆离场,这样的情景发生在爱才如命、待人十分尊敬的陶刚身上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陶刚无奈而又十分兴奋地解释,他接下来要参加的会议对华锐具有历史性意义——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批准后的第一个高层碰头会。赶上今年的最后一班车,华锐的员工们奔走相告。这一刻,浮现在华锐元老们眼前的却是一幕幕艰辛又带点儿自豪的历程。华锐的成功把创业者们的人生推上了一座高峰,但踏上高峰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在每个创业者心中留下深刻烙印。

  艰难起家 扎实打基础

  华锐风电虽表面上背靠老国企大连重工,初创时却几乎是白手起家。当时的大连重工在国企中效益不算突出,看好风电设备制造前景,可手头并不宽裕,70%甚至更多的原始投资需要现任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自己想办法。

  2003年,中国的风电整机行业是外资巨头们的天下,市场占有率高达80%,剩下的两成被十多家国内企业瓜分。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制造不要说核心技术,就连合格的零部件供应商都很难找到,像“瓦轴”这样历史悠久的轴承制造商根本就没有碰过风电轴承。

  拉投资成了华锐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华锐的初创者使出浑身解数争取资金,资金多少都一样欢迎。有些投资者拿出一笔钱快进快出也无所谓。

  与华锐接触的投资者分成三个类型:嗅觉敏锐的投资者听说要组建华锐,欣喜异常,因为在投资领域,资金总是追逐好项目,他们看好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的风电,与华锐一拍即合;第二类投资者只是长期内看好风电,在短期内能不能获利则拿不准。他们全面考察了国内外的情况,最终选择了华锐;第三类投资者至少在今天是后悔莫及,与华锐合作的机遇擦肩而过。

  而华锐则希望投资者的背景更多元化,资金不论多少、不论在华锐停留多长时间。投资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带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规范管理。

  组建华锐的工作没有因为资金到位不及时而放慢脚步,接着,引进哪种技术使华锐犯了难。因为技术路线将在长时期内锁定风电设备企业的发展路径。

  华锐风电技术总监陈党慧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我们考察了当时所有的技术路线,包括直驱永磁、直驱励磁、半直驱、双馈甚至垂直轴风机,最终选择双馈。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技术成熟、市场认可,并结合考虑成本、产业链完善以及大连重工的历史传统。结果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华锐选择齿轮箱技术路线并不只是简单地考察技术本身,市场趋势、占有率、供应商、成本、大连重工的优势等都很重要,成熟的齿轮箱风机为华锐快速攻城略地奠定了基础,金风科技的直驱永磁由于需要攻克一些技术难题,落后了华锐一拍。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夹芯材料在使用寿命年限内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阅读下文 >> 光伏太阳能路灯市场前景分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8121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