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解读华锐: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新经典

解读华锐: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新经典

2010-12-23 来源:人民网 浏览数:1815

  海上风电、3兆瓦,风电界人士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毕竟,中国刚刚做陆上风电没几年, 2007年前,只有华锐风电出产了兆瓦级风机,也只是1.5的,这么早就涉足如一张白纸的海上风电,行业专家纷纷表示国内企业不可能做成。

  上海市开始把目光投向外商,Repower等公司开出了高得出奇的价码:3000多万元一台,不包括塔筒,安装另外收费。其他条件:风电场主控服务器置于中国境外,运行五年的所有数据中方无法获得……

  这样苛刻的条件令上海市政府难以接受,继而又把目光投向唯一生产过兆瓦级风机的华锐。华锐如果说不,项目要么流产,要么任外资宰割。

  机遇又一次摆在了华锐的面前,就像之前的种种机遇一样,它同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成则王侯败则寇。

  对华锐来说,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早已超出了其本身,它关系到中国风电产业的脸面,关系到华锐在即将拉开的海上风电大幕中的位置,关系到华锐能否继续扮演引领风电发展趋势的角色,还关系到是否能在竞争对手金风科技的官厅风电场供奥运会后华锐的市场地位。

  重大事件面前,华锐仍然没有犹豫,再一次从零起步。为了能迅速上马项目,华锐不惜重金邀请Windtec帮助联合开发上海3兆瓦机。华锐出钱,对方出人,国外技术人员打工,华锐拥有知识产权。

  华锐2007年12月承接项目,2009年9月实现首批3兆瓦风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010年2月34台海上风电机组全部整体安装成功,2010年6月8日并网发电,风机正常运行至今。

  2009年,华锐决定在韩俊良家乡江苏盐城搞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国家给予7700万元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又将这个研发中心定位为中国唯一的海上风电技术装备国家级研究中心。

  这一切注定了华锐将在大幕逐渐拉开的中国海上风电建设中扮演非同寻常的角色。今年5月18日,中国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正式启动。首批四个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位于江苏大丰,相当于10个东海大桥风电场,华锐一家独揽了60%的份额。

  为什么选择薄利多销

  华锐的异军突起,让同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事业则受益匪浅,因为华锐在长时期内屡屡创造着兆瓦级风机的最低纪录,风力发电的成本与传统能源逐渐拉近,华锐也因此获得了褒贬均沾的“低价一哥”的称号。

  在风机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华锐为什么选择薄利多销?

  “低价战略从华锐成立之初就确定下来了,风力发电不可能永远接受补贴,成本下降是大趋势,否则可再生能源就没有立足之地。”陶刚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此外,风电整机的高利润会吸引各种资本进入,暴利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华锐既然看清了这一点,就要比别人快一拍。”

  我国从2004年大规模支持风电直至2007年,风机单位价格呈单边上扬趋势,最高时达到6200元/千瓦以上,风电整机的利润让人欲罢不能。

  华锐也追求利润,但他更看重的是市场份额带来的利润总额,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巨大空间给了华锐辗转腾挪的余地。

  更深层次看,薄利多销战略的确立,是华锐基于现阶段市场状况的把握。韩俊良认为,目前及今后几年,中国的风电市场将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事实也验证了他的看法,巨大的市场容量足以弥补和超越单机价格下降导致的损失。另外,高额的利润会使大量资本进入风电整机领域,谁先降价谁就抢占了短期内不可逆转的市场份额。最后,80多家风电整机厂商的竞争不可持续,华锐凭借自身优势,牺牲一些利润,可以挤掉中小企业,整机厂商重新洗牌后,华锐在市场中的作用则更加举足轻重。

  事实证明,华锐的薄利多销不仅使自己坐上了中国第一的宝座,同时给可再生能源事业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借金融危机招募海外人才

  2008年,罕见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西方各国陷入恐慌和萧条,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

  经济学家常常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对于风电产业而言,世界经济是否发生危机,影响都十分有限,因为我国的风电产业起步时间不长,海外市场的份额小之又小,那么华锐是如何在这看不到什么机遇的时期发现并把握它的呢。

  人才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风电产业尤其如此。我国的大学教育中鲜见可再生能源专业,更不用说高级风电技术人才了,国外的情况则好很多,美国、丹麦、西班牙、德国等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都有不短的历史,金融危机造成的技术人员失业被华锐敏锐的觉察到了。

  “收购一个公司要花大价钱,招募这个公司的员工的代价就小得多了。”陶刚对记者说,“华锐不走收购国外公司的路子,华锐看重的是他们的人才,金融危机给了我们机会。”

  熟悉华锐的人也许都知道,其在欧洲、北美等地开设了多个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功能除了开展海外市场业务,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华锐亟需的人才。

  陶刚对记者说:“直接把外国人招到中国来工作并非最好的选择,他们在当地有家有业,故土难离,我们的海外办事处为跳槽到华锐的外国人提供了在家门口工作的场所和有竞争力的待遇。”

  当地的办公室、当地的工资待遇,使华锐从金融危机到现在,以低成本方式招募了大量国际化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

  ……

  华锐过会 募集资金约35亿元

  中国证监会12月10日发布公告称,发审委2010年第244次会议已经审核通过了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的首发申请,意味着这家国内风机制造的龙头企业,在经历一个多月前被发审委推迟审核的波折后,终于修成正果,也应了那句老话:好事多磨。

  从华锐风电首发申请最终获得通过来判断,华锐风电作为中国排名第一的风机制造企业,其行业地位、公司治理、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应该是得到监管层的认可的;上次被推迟审核的原因应该也不复杂,否则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再次上会并获得通过。毕竟,一个在行业中排名国内第一,在国际上也具备很强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资本市场是很欢迎和期待的。早起的用友软件、贵州茅台上市后的表现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根据华锐风电的招股说明书,2009年度,华锐风电装机容量351万千瓦,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三;销售收入137亿元,净利润18.9亿元,对比2008年的51亿元、6.3亿元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华锐风电还披露其在手订单和中标数量超过了1000万千瓦,未来持续发展有了一个很好的保障。

  华锐风电本次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10510万股,募集资金约35亿元,用于建设3兆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研发项目、3兆瓦海上和陆地风电机组产能建设项目和海上风电机组装运基地建设项目。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风机制造企业的资金状况不甚理想,像金风科技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到了-27亿元,9月末为-18亿元,华锐风电稍好一些,上半年为-7亿元。考虑到未来风电行业持续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风机制造企业的资金压力将更加明显。而金风科技已经在前期通过发行港股获得了发展资金,因此,华锐风电此次顺利通过发行审核,在发行后取得资金,对于其继续保持在海上风电和机组大型化方面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行业第一的竞争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夹芯材料在使用寿命年限内对环境影响的评估
阅读下文 >> 光伏太阳能路灯市场前景分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8121&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