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式需要将电力、水务、热力、燃气、数据、有线电视等资源捆绑为整体资源,以制高点型的规则推动能源组织的管理变迁和产业目标置换,其特点是跨越式、跨产业突变,以集成化手段高速实现互动式的能源网建设,我们将这种网络也称作智能能源网。中国能源网建设优选的架构目标应该囊括此种模式。具体的概念厘定参见我的有关文章。
倘若以这种模式推进互动能源网络的建设,应可将智能电网的行业变革提升为互动能源体系的集成改革,并将由此诞生有更高制高点的智能网的发展路线图和国际技术标准,有效推动中国能源用户端的互动能力、互动标准、互动资源和互动产业链的建设和运转,推动中国能源经济加快实现升级转型。
这种“制高点型”的模式,我在2009年5月15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表的《中国智能互动电网发展战略报告》等文中有系统介绍,这是中国创立的基于互动化运转的能源网的思想体系,也可能由此把握这个新型能源网的国际标准,它勾勒了中国在全球能源革命中为数不多的具有领率力量的制高点。
智能网建设的相邻资源的集成改革现象目前正在意大利、马耳他、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出现,如果我们的能源发展路线图不注重这种集成化的变革模式的应用,智能能源网的思想可能在其他国家开花结果。
综上,将现有能源体系的转型战略置于何等思想体系作为起跑线,选择何等技术标准为支点,将造就内容和实质完全不同的能源生产方式的变革,其造就的物质力量和管理实力自然也大相径庭。因此,能源网变革路线设计成功,一个国家的能源体系将展现内爆的奇观,彰显综合性的软实力效应,甚至把握国际标准的领率力量;反之,将生就一个国家缺陷性的能源结构,映现跛脚式的体系运转形态,由此将失去产业制高点的机遇,并且还需要以不断的补丁政策来修复完善。
③中国智能能源网发展的战略高点
历时半年、集合了1500名有关专家的意见,2009年9月25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公布了美国智能网的最新规划《智能网业界标准的总体框架和发展路线图》第一版。由此表明美国的智能网战略发展计划已经跳出了电力产业窄幅运转的视野演变为美国能源革命的带头主力,该草案也设计了美国智能网实施路线图的总体框架,我认为这个草案应该是奥巴马2009年任内能源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初步确立了美国智能网的体系标准,赢得了全球智能网发展的新的制高点。与此同时,欧洲也在加快智能网的建设,IEC等机构也公布了有关标准。在这场全球性知识产权的重大创造中,中国应该有所作为,也有可以作为的历史平台和机遇
实际上目前我们使用的智能电网一词的英文原文为SmartGrid,原意应为智能网格或智能网,这个概念又包括智能家电网格、智能电力网格、智能数据网格、智能热力网格、未来网格等多种涵义,智能电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由于有关外国公司的翻译问题,误将SmartGrid翻译为智能电网,由此国内许多人一直认定国内的智能电网建设就是英文的SmartGrid之意,并以智能电力网这样一个专业网的改革而与国际上的智能网的体系建设相比肩及接踵,进行不对称的体系竞争,这种认识导致我们以局部产业的智能化改革而与国际上产业整体化的智能网建设错位互动,于中国把握世界产业制高点是不利的,中国不能以智能电网的建设代替智能网、智能能源网的建设。因此,国外有人误认为欧美推进的智能网建设在中国只限于智能电力网的狭窄范围,并认为中外智能网的建设尚不在一个级别上,外国急着搞行业标准,中国急着推进个别行业的改革,由此,倘若中国以发展智能电网而代替发展智能能源网建设就是缺陷性战略行动,当然不可否认,即使中国发展智能能源网建设也必须以智能电网为主要网架建设,智能电网的建设始终是智能能源网建设的核心。
就国内而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是迅速和高效的,但是这个智能电力网的建设仅仅是智能能源网的网架建设的主要部分而非全部,我们不能以智能电网的局部竞争而放弃在智能网领域的整体创造,而且,这个体系建设所缺憾的就是还没有一个世界领先的技术标准体系。因此,于改革之步骤,可照顾分行业渐进式建设的实际,而于标准,则必须照顾从智能能源网的制高点的基架之巅优先建造,这也是考验100多年来中国工业和技术创造力水平的关键,也是中国生产力不可多得的领先世界的机遇。也就是说建构中国智能能源网的标准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知识产权最高的创造性使命之一,它也应该成为中国智能能源网建设的战略高点,这个高点应该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要素。
但是,这个制高点建设的难点不在于市场的潜力、政府的力量、资本的投入,而在于管理的惯习,特别是部分来自各种管理岗位、源于狭隘的本位知识坚决反对改革的力量。为此,中国智能能源网的建设就需要勇敢地跨越这个历史障碍线。
中国应该依靠自身的巨大市场成为主导全球智能网变革的领先国家,建造影响未来百年的智能网标准,在百年一遇的全球工业变革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何认识中国智能能源网的启动机制
我认为:推动以600多个市级单元为主导的集成化改革应该是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的体制突破口,为此,需要
其一:应大张旗鼓地推进与输电侧智能化改革同等重要的配电侧、用户端的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建设首先是配电侧和用户端的革命,需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持续推动改革。
其二:智能电网的增值服务是下一代具有经济拉动作用的中国新兴产业,为此需要大力推动智能电网的通讯网、数据网、家电管理网、电能存储网等专用的建设,而这一切有赖于对地方政府智能网改革的放权让利,分散集权式投资的风险。
其三:注意利益分配。例如,新能源的接入、调峰利益的分配、碳减排的收益、有线电视、宽带等数据网服务、通讯网租赁等利益的整合将解决中国智能电网多元投资的动力,也将保证在电价合理波动的范围内,有效地平衡改革的成本问题。
其四:解决中国近百亿个插座、1000万台变压设备、5亿块电表和10多亿用户的能源效率的全面提升,需要大力推动以市级单元为主导的智能网改革。
如何理解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市场体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