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东北电网因为调峰能力不足限制风电5.99亿千瓦时,占风电发电量的3.46%。如果解决不好,今后还有加大的趋势。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运营范围内并网风电场弃风电量的90%是系统调峰能力不足造成。目前,电网严重缺少便于调峰的水电、抽水蓄能水电以及燃气电厂。
加快调峰电源配套建设
《21世纪》:合理的电源结构应该如何布局?
黄其励:所谓合理电源结构,一是要适应电力“生产—输送—使用”瞬时平衡的“同时性”规律要求;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例。
在规划阶段,要重视可再生能源、核电、供热机组与电网的协调发展,从源头抓好“发电—调峰—上网—输送—消纳”等科学的电力生产产业链。
电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措施是,大力发展核电和风电,配套建设蓄能水电等调峰电源,大幅度降低煤电装机比重。
《21世纪》:“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加大哪方面调峰能力建设?
黄其励:“十二五”期间,首先要特别加大对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力度,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蓄能方式研究(化学蓄电、蓄热、蓄能)和应用。
为改变目前火电大机组被迫非常规调峰的局面,推进风电开发,应补建一定数量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议规划抽水蓄能电站应占电源总规模不少于10%。
《21世纪》: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严重不足,需新建多少抽水蓄能机组才能满足需求?
黄其励:今后10年,大概需新建约0.7亿-1亿千瓦抽水蓄能机组(包括改老水电为抽水蓄能电站)。因为抽水蓄能机组建设周期长,应及早决策,早定点、早开工,加大发展力度。
根据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的研究报告,如果2020年风电发展到1.5亿-2亿千瓦,则全国需配备0.95亿-1.1亿千瓦的抽水蓄能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