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芝:我国风电发展比欧洲起步晚,风机制造技术主要依赖引进。目前,我国风电场使用的风机中,外资约占38.4%,内资和合资约占61.6%,风机设计绝大多数依据欧洲标准。但是,欧洲没有热带气旋,要想风电机组适应中国的气候条件,必须攻克台风影响下风机的生存问题,气象部门责无旁贷。
我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有:风机制造业如何适应我国近海的气候特点,特别是根据热带气旋的气候特点设计和制造风机;风电开发商在我国东南沿岸和近海进行风电场开发时,如何根据台风的极端风况选择适合的机型;在风电场运行过程中,开发商如何掌握热带气旋的基本知识进行有效利用和合理防范等。这些研究将有效指导我国近海风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证风电开发投资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记者:目前研究工作进展如何?
张秀芝:我们计算了热带气旋影响下沿岸各测站和近海高分辨率的50年一遇设计风速,为风机设计、风电场选址和风电场抵御台风风险提供参考。同时,我们研究了热带气旋风速、风向的变化特征及风切变,为风机设计、风电场选址、风机布局、风电场防台风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指导风电场管理人员合理利用和防御台风,我们正在编写《台风对我国风电开发的影响与对策》一书,此书主要包括热带气旋对风电开发的影响、影响中国大陆沿岸和近海地区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沿海风电开发中台风应对策略、风电场台风应急管理4个方面。
其实,热带气旋有利有弊。我们分析发现,影响中国沿岸和近海约27.4%为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这些一般可以很好地利用;约45.3%为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只要防范得当,会给风电场带来很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