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管理委员会由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等按类别选派代表组成,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派员参加市场管理委员会有关会议。
问:企业和用户如何进入市场成为交易主体?
答:《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明确,市场成员实行注册管理。
省级政府或由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按年度公布当地符合标准的发电企业和售电主体,对用户目录实施动态监管。
进入目录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可自愿到交易机构注册成为市场交易主体。
交易机构按照电力市场准入规定,受理市场成员递交的入市申请,与市场成员签订入市协议和交易平台使用协议,办理交易平台使用账号和数字证书,管理市场成员注册信息和档案资料。
注册的市场成员可通过交易平台在线参与各类电力交易,签订电子合同,查阅交易信息等。
问: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用电计划改革的总体思路:
通过建立优先购电制度保障无议价能力的用户用电。
通过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保障清洁能源发电、调节性电源发电优先上网。
通过直接交易、电力市场等市场化交易方式,逐步放开其他的发用电计划。
在保证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实现电力电量平衡从以计划手段为主平稳过渡到以市场手段为主,并促进节能减排。
问:公益性电力服务是实现电力普遍服务的基础,这部分用户议价能力较低,甚至无议价能力。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同时,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优先购电?
答:为保障无议价能力的用户用电,《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立优先购电制度的要求,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发电机组共同承担。优先购电对应的电力电量由所有公用发电机组共同承担,相应的销售电价、上网电价执行政府定价。
二是加强需求侧管理。在负荷控制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基础上,建立完善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在前期试点基础上,逐步形成占最大用电负荷3%左右的需求侧机动调峰能力,保障轻微缺电情况下的电力供需平衡。
三是实施有序用电。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出现电力缺口或重大突发事件时,对优先购电用户保障供电,其他用户按照有序用电方案确定的顺序及相应比例分担限电义务。
四是加强老少边穷地区电力供应保障。加大相关投入,确保无电人口用电全覆盖。
问: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同时,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优先发电?
答:为保障清洁能源发电、调节性电源发电优先上网,《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立优先发电制度的要求,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留足计划空间。《实施意见》明确,各地安排年度发电计划时,要充分预留发电空间。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余热余压余气发电按照资源条件全额安排发电,水电兼顾资源条件、历史均值和综合利用要求确定发电量,核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兼顾调峰需要安排发电。
二是加强电力外送和消纳。《实施意见》提出,跨省跨区送受电中原则上应明确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
三是统一预测出力。《实施意见》明确,调度机构统一负责调度范围内风电、太阳能发电出力预测,并充分利用水电预报调度成果,做好电力电量平衡工作,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促进清洁能源优先上网;面临弃水弃风弃光情况时,及时预告有关情况,及时公开相关调度和机组运行信息。
四是组织实施替代,同时实现优先发电可交易。《实施意见》要求,修订火电运行技术规范,提高调峰灵活性,为消纳可再生能源腾出调峰空间。鼓励开展替代发电、调峰辅助服务交易。
问:售电侧市场放开后,有哪些市场主体可以从事售电业务?
答:《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有利于更多的用户拥有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
《实施意见》明确,电网企业对供电营业区内的各类用户提供电力普遍服务,保障基本供电,承担其供电营业区保底供电服务;发电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本均可投资成立售电公司;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节能服务公司等均可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
售电侧改革后,参与竞争的售电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二是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三是独立的售电公司,不拥有配电网运营权,不承担保底供电服务。
《实施意见》还明确,同一供电营业区内可以有多个售电公司,但只能有一家公司拥有该配电网经营权,并提供保底供电服务。同一售电公司可在多个供电营业区内售电。
问:《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售电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售电侧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作了创新性安排,这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准入机制方面,将以注册认定代替行政许可的准入方式,以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有效监管,提升工作效率。重点是“一承诺、一公示、一注册、两备案”。
“一承诺”,就是符合准入条件的市场主体应向省级政府或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提交相关资料,并做出信用承诺。
“一公示”,就是省级政府或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通过“信用中国”等政府指定网站将市场主体是否满足准入条件的信息、相关资料和信用承诺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纳入年度公布的市场主体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
“一注册”,就是列入目录的市场主体可在组织交易的交易机构注册,获准参与交易。
“两备案”,就是在能源监管机构和征信管理机构备案。
退出机制方面,《实施意见》明确,市场主体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重违反交易规则和破产倒闭的须强制退出市场,列入黑名单,不得再进入市场,并由省级政府或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在目录中删除,交易机构取消注册。市场主体退出前,应将所有已签订的购售电合同履行完毕或转让,并处理好相关事宜。
问:把《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作为配套文件之一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我国自备电厂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石油化工等高载能行业,分布在资源富集地区和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机组类型以燃煤机组为主,燃煤自备机组占70%以上。2014年,我国自备电厂装机容量已超过1.1亿千瓦,约占当年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8%左右。
自备电厂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自备电厂的建设和运营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未核先建、批建不符现象较严重;能耗指标、排放水平普遍偏高,与公用机组有较明显差距;运营管理水平偏低,运行可靠性较差;参与电网调峰积极性不高,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不够等。
随着自备电厂装机规模的扩大和火电行业能效、环保标准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监督管理,逐步推进自备电厂与公用电厂同等管理,有利于加强电力统筹规划,推动自备电厂有序发展;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因此,《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从规划建设、运行管理、责任义务、节能减排、市场交易、监督管理等方面对燃煤自备电厂的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以营造自备电厂和公用电厂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问:并网自备电厂参与市场交易应符合哪些条件?遵守哪些规则?
答:《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燃煤自备电厂成为合格市场主体及参与市场交易的相关要求。
在准入条件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了5项要求:一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达到能效、环保要求;二是按规定承担国家依法合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与产业政策相符合的政策性交叉补贴;三是公平承担发电企业社会责任;四是进入各级政府公布的交易主体目录并在交易机构注册;五是满足自备电厂参与市场交易的其他相关规定。
在交易规则方面,《指导意见》明确,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成为合格发电市场主体后,有序推进其自发自用以外电量按交易规则与售电主体、电力用户直接交易,或通过交易机构进行交易;拥有自备电厂但无法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企业,按规定承担国家依法合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与产业政策相符合的政策性交叉补贴后,可视为普通电力用户,平等参与市场购电。
问:配套文件已经出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步入全面实施的关键阶段。请问: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地方政府、电力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对电力体制改革高度关注。配套文件形成后,随着具体政策的进一步明确,许多地方提出了开展多种类型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的要求。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批复云南省、贵州省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深圳市、内蒙古西部、安徽省、湖北省、宁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还有一批省份即将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以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为主、多模式探索的改革试点格局已经初步建立。
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面,云南省、贵州省是典型的电量外送省,具有开展市场化交易的强烈需求。两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系统周密的试点方案,较好兼顾了改革目标和各方面利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操作性,符合中发9号文和配套文件确定的改革方向,体现了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的原则。将云南省、贵州省作为第一批试点,有利于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形成差别化探索的试点格局,有利于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和供电安全,也有利于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面,在深圳市、内蒙古西部率先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委又将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列入先期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并在试点范围以外的地区同步开展了输配电价摸底测算工作。按照各地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第一个监管周期为三年(2016—2018年)。目前,我委已经批复内蒙古西部电网首个监管周期输配电准许收入和电价水平,这是我国第一个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测算的、能够直接用于电力市场交易的省级电网独立输配电价。通过成本监审核减不相关、不合理成本,降价空间主要用于降低蒙西电网大工业电价每千瓦时2.65分钱,降价金额约26亿元。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鼓励基层创新、支持多模式探索的原则,积极支持有改革意愿、有可操作方案的地区开展试点,指导各地细化试点内容、完善配套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电力体制改革的积极性,确保试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蹄疾而步稳地推进电力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