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风电投资大,风险高的问题,他说:“风电的投入相对来说是比较大,并且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企业收回成本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企业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回收成本规划。”在设计和开发风力发电领域,麦卡德希望能将他30年来积累的技术和成功经验与中国企业分享。
帕尔茨则认为,中国在节能建筑方面的潜力非常巨大。他告诉记者,北京国际机场的三号航站楼的设计师是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庞大的建筑物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很多节能环保措施。他这次来到中国,还要特意去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著名的节能建筑。而且,他将不遗余力地在新建筑上推进节能环保观念和节能技术的应用。
帕尔茨说:“中国政府应该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力,政府要制定策略,给予优惠措施,设定合理的目标。但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由于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的投资太大,所以私营企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一直都不大。”
按照世界范围内的经验,他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加大鼓励私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更加需要依靠私营企业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有400多家与太阳能发展有关的新企业,这些企业都应该积极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当然,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国内的问题。中国有这么多的太阳能,还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太浪费了。如果政府的政策得当,中国的这些新兴企业是可以得到更快更多的发展机会的。”帕尔茨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他最后对本报记者说,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就像一颗颗珍珠,都熠熠夺目。但是要串在一起才是一条漂亮的项链。所以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些珍珠都串在一起,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编后
记者与这些全球能源精英对话,使我们获知了目前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新动向,也了解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他们的理念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拓宽了思路,希望读者能够与我们共同分享这些思想。在与帕尔茨对话时,采访不断被打扰,他总是微笑着和热情的中国来宾合影。他对记者表示今年10月份会再次来到中国参加能源会议。欢迎这些全球一流的专家能够继续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