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访人物 >企业专访 > 王相明:金风科技与中国风电创新之路

王相明:金风科技与中国风电创新之路

2012-11-26 来源: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 浏览数:2530

  在当年的风电行业,国外的设备制造技术和能力均明显领先国内一个量级。也就是说,当金风科技将600 千瓦机组技术吃透、开始推入市场时,雅克布斯的750 千瓦风电机组已经作为一款成熟的产品,在市场上推广一段时间了。考虑到750 千瓦机组与600 千瓦机组相比,并未在技术路线上进行很大调整,优化设计的难度较小,且与该公司一直保持着较为畅通的沟通,金风科技引进750 千瓦机组便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因为没有遇到多少波折,且已经具有了消化、吸收、生产基础,750千瓦风电机组的推出更快一筹,其销量与600千瓦风电机组也不可同日而语。据统计,金风科技的750 千瓦机组目前已经销售了4300 台左右,而600 千瓦机组为330 台。但王相明的言谈举止间,还是表现出对600 千瓦风电机组更深的感情:
  “没有600 千瓦机组,以及在国内建立的产业链,那么750 千瓦机组甚至整个风电的发展都不可能有这么好的一个状态。”
  如果说600 千瓦和750 千瓦风电机组的国产化,是金风科技所迈出的第一步,那么研制兆瓦级永磁直驱型风电机组,则成为该公司产品获得多方赞誉、取得国际认可所迈出的第二步。
  风电机组容量的增加,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技术和市场趋势。2002 年,根据国家“863 计划”安排,金风科技承担了MW 级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研制。
  在当时的国际风电市场,有两种较为主流的技术路线,失速型风电机组占主流,双馈型风电机组作为一项更新的技术刚开始进入市场。金风科技的600千瓦和750千瓦风电机组采用的是失速型技术路线。也就是说,该公司对这条技术路线的积累更多,采用该技术路线,是一个顺理成章、较为稳妥的方案,能够更容易实现国家制定的项目要求。
   在执行该项目一年后,金风科技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失速型风电机组这一技术路线。因为这家颇有上进心的企业发现,如果当时研发一款已经相当普及的产品,就等于是跟着国外厂商的脚步走,永远无法与这些竞争对手直接竞争。
  但金风科技的管理层对改变该项目技术路线的最终选择,在当时还是相当令人出乎意料的,因为他们并未采纳当时看来更显“主流”的双馈路线,而是选择了永磁直驱。
  “经过认真的考虑和国外考察,我们感觉永磁直驱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技术路线,决定还是再挑战一下。”
  其实,相对于双馈型风电机组来讲,永磁直驱型风电机组在全功率变流器成本方面还是有一些劣势的。全功率变流器的成本主要体现在电力电子器件上,通过认真分析,金风人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力电子器件的成本必将下降,使这个问题不会成为发展永磁直驱型风电机组的阻碍。
  显然,这样的取舍是正确的,目前全功率变流器的价格已经由每千瓦1000 元至2000元降至每千瓦几百元。目前国内永磁直驱型风机组的价格与双馈型机组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仅仅略高一点。
  与弥补成本上的劣势相比,王相明更看好永磁直驱技术的先天优势。
  “当时采用永磁直驱技术路线的时候,客观讲有一部分原因是双馈型风电机组必须采用齿轮箱,齿轮箱对于国内厂家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能够摆脱这个零部件,风险会更小一些。除了对齿轮箱可靠性的考虑外,金风科技还看重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开发永磁发电机应该具备一定的优势。”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金风科技武钢:行业调整是推动企业变革的动力
阅读下文 >> 叶杭冶被评为“十二五”国家科技重点专项(风力发电专项)专家组专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experts/show.php?itemid=14532&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