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去年开始,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您如何评价这些政策和措施带来的变化?
武钢:国家能源局的一系列举措在行业调整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过渡和推动作用。第一,规范审批流程,避免投资商未批先建、建成以后等着电网建设的行为;第二,严格上网设备的技术规范,要求风机进行低电压穿越改造等,有利于风电的并网。第三,考虑到未来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放缓对“三北”项目的审批,加快南方项目的审批,这是非常好的导向。这种导向也促进了技术和市场的多元化,像金风科技推出的87米叶轮直径和93米叶轮直径1.5MW低风速和超低风速等机型,在南方地区特别是丘陵、高海拔等地区,销售情况非常好;第四,国家能源局还推动风电运行数据的透明化,向行业传递真实的信息。
除此之外,国家能源局还做了大量工作,如协调南北通道、东西通道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开工等。甘肃酒泉750千伏已经投运,大大缓解风电弃风的现象,总之风电产业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国家战略的引力和保驾护航。
变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记者:风电产业调整给金风带来了什么影响?
武钢:近年行业的变化和调整对金风是有很大挑战的。但金风很好地利用了这一挑战,把产品质量和性能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在中国制造“谁打质量牌谁就有未来”的长跑理论指导下,金风的诚实守信文化,已经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可,从风电投资公司的经营业绩中,可以明显看出金风设备质量和性能所带来的不同的贡献。对金风来说,结构调整未必是坏事。在过去一年利润大幅下滑,风机制造业务当下其实是面临亏损的,但越是在这种的情况下,金风越要加强精细化管理能力,要加强研发的投入,金风今年推出的新版93低风速机型又给客户带来了很好效益。
现在,我们的管理更加严谨,效率更高,绩效意识更强。这是行业变化引发的企业内在的变化。我认为,这个变化是朝着集约式管理的方向迈进,应该是一种进步,而不是一种退步。金风科技目前财务状态良好,综合毛利率保持在了健康水平,并且有望进一步改善。
这次行业调整,金风科技对自己也有进一步的思考,行业经历困难,我们更要在诚信、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我们作为供应商,提供给客户的价值应该是通过二十甚至二十五年风电机组全生命周期来体现,如果我们只提供短期、低价的设备,却附带长期的、巨大的维护和大修成本,这种做法将破坏开发商的投资收益结构,给开发商带来非常大的风险。风机价格战非常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记者:在产业调整的背景下,金风2011年新增装机重回行业第一位置。这说明了什么?您目前如何看待这个“第一”的位置?
武钢:我对这个“第一”有不同的看法。评价一个企业,不应该用单一数据说话,而应该是一系列指标。除了规模,还应包括对待供应商和客户市场诚信、产品质量、研发能力、财务指标等等。比如在招投标中一些供应商在提供的功率曲线上造假,以至于客户在用该功率曲线推算出风机风轮效率Cp值超过0.7,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也是一个诚信问题,所以我特别希望风电行业里能有一个新的评估标准来评价企业和评价产品。因为用什么样的评估标准,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导向。现在的评价标准引导下,会造成低价竞争,最终还是投资商自己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实际上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很不利。
我们给金风科技的干部和员工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作为一个制造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在市场上排第一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排第一以后,客户对服务和质量不满意,没有后续产品,还是会落伍的,那样的第一名没有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看,去年我们重回国内市场第一,也说明金风科技比较务实的导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