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风电“蛮荒”时代的开拓者之一,为国内主要科研机构提供风电机组软并网支持的汪至中目前已经退休。或许他所研制的控制模块未来所能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小,但他还是常常要求自己的学生,一定要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占领核心技术的制高点。
在进行另一个科研方向——电动汽车的相关科研工作的同时,汪至中仍在利用经验极力帮助风电企业解决各类问题。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一些早期由国外厂商生产的风电机组近年来出现了各类问题,但由于零配件供应问题,这些机组的维修成为了一大难题。
“没地方修零部件,不少企业拿到我们实验室。原来我们专门有一个地方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但后来我们做不动了,也做不起了。为了一个零配件所付出的成本太高。而且又拿不到接口标准,很多东西都搞不清楚,所花的时间也太多。”汪至中举例说,“比如汽车停产了,零部件得保证供应15 年甚至20 年,否则保险公司都不给保险。如果为一个阀门重新用车床车一个不太可能,所以得将模具化生产的大批量的配件储存充足。但电子配件就不能一下生产出来等上15 年了,因为那么长时间有些电子零件如电解电容就失效了。所以厂家一定要考虑一下社会责任感,要对业主有责任感。一些人没有考虑到这些东西,以为产品卖出去就完事了,但实际上10 年、20 年后别人还可能导出找这个零部件的出处呢!”
为此,汪至中常常教育自己的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现在有的机组的质保期延长到5年了,那5 年以后怎么办?我告诉学生,别忘了以前做过的那些工作,使用者还希望供应商能维持20 年甚至25 年得供货。凭责任心也要维持这几十年的备件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