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访人物 >名家访谈 > 专访中国“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专访中国“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2011-07-25 来源:新浪网 浏览数:1438

中国“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中国稀土行业的整合重组正强势推进。这是中国稀土业迈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的第一步。中国稀土能否在国际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关键在于突破发达国家在稀土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建立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稀土科技体系。
  怎么看中国稀土应用技术尤其是高端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为此专访了中国“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
  稀土大国科研弱国
  中国稀土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再一次验证了邓小平那句著名的论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的国家,长期以来,在国际稀土市场,中国却没有定价权,甚至将这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资源卖出了猪肉价,专利总是受制于人。
  造成这一现实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稀土技术尤其高端产品应用技术方面的落后。
  在“原矿——精矿——分离产品——功能材料——器件——实用商品”这样一个稀土产业链中,越接近后端,对环境的破坏越小,效益越高。中国在原矿到分离产品的环节上,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到后面的技术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而稀土的最大价值恰恰就在于从功能材料到器件再到实用商品这几个环节。
  今年新出版的《中国稀土保卫战》一书尖锐地评价:中国生产的稀土产品多为低端产品,这些产品应用技术含量低,跟踪仿制多,独立创新少,开发应用滞后。
  因此,中国稀土出口利润微薄,而国外利用中国稀土研发制造的高端产品,由于科技附加值高,再卖给中国时,价格提升数十甚至数百倍,即使如此,中国还不一定能够买到。
  该书举例称,中国将氧化钕出口到日本时是每吨20多万元,到日本提纯成金属钕后再卖回中国,1公斤就要20多万元,价差1000倍!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生产的高纯氧化钪主要出口美国生产燃料电池,但这个电池不能卖给中国,因为它在美国限制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名录中。
  《瞭望》:中国稀土技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徐光宪:
目前,我们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稀土分离冶炼技术;同时,稀土永磁、储氢、发光等功能材料的性能也比较先进,产量约占世界的80%,推动了我国风电发电机、电动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稀土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核心产业之一,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大影响的产业之一。
  但是,作为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我国还不是稀土强国,没有充分发挥稀土资源和产业的经济效益,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稀土科学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稀土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缺乏。
  例如,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美国、日本的专利,我们还要付专利费给他们。这个磁性材料的磁性比普通磁铁大几十倍,它做的发电机重量只是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因为风力发电机放得很高,所以必须很轻。又如稀土制冷材料,现在冰箱里用氟利昂,这会破坏臭氧层,所以不用氟利昂,要用新的稀土制冷材料代替,现在也还是美国的专利。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瞭望》:作为稀土大国,中国为什么没有成为科研强国?
  徐光宪:
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多层次的稀土科学和技术研究基地,为我国稀土科技和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我国没有成为稀土科技强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实行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的政策还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我国科学家、企业家对于专利的意识淡薄,专利局的工作人员对于专利业务还不太熟悉。
  西方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已有两三百年历史,在爱迪生时代已经开始,他发明的电灯、留声机等都获得大量专利费,所以爱迪生能有资金继续做出大量发明。一种成名西药的开发平均需要十亿美元和十年时间,一旦开发成功,得到专利保护,就可以有几百亿美元的收入。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专访明阳风电首席技术官曹人靖
阅读下文 >> 梁志鹏:“有序发展”成为中国未来5年风电发展的主基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experts/show.php?itemid=1009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