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商学院 >企业管理 > 五种典型的管理类型(二)

五种典型的管理类型(二)

2009-03-03 来源:《管理学家》 浏览数:2912

    比如,在工厂除经理外,往往设置人事福利部门,这种福利机构以为员工说话的面孔出现;在车间除有车间主任和工段长外,还有劳资关系协调员。企业雇用的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牧师等等,就起这种作用。最典型的是二战期间的美国军队和军工企业,员工在繁重任务压力下积聚了不愉快,找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会不耐烦地给他一张心理咨询卡让他去找企业雇用的牧师或心理专家。当然,也有把这种平衡倒过来运用的。例如,要对员工实行苛刻的考评,直线部门不愿意干这种得罪人的活儿,常常用组织分工把这种考评交给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则做出严格的资格判断和晋升控制。
    平衡式管理是有效的,使用也较为普遍。但其问题在于治标不治本,而且会形成两种部门或两种管理人员的效能互相抵消。
    双帽方法。这种组合同大弧度钟摆类似,不同处在于摆动的幅度和频率有差别。有些领导人,不能够把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融合到一体中,而是分别使用,就好像有两顶帽子轮换着戴。比如,一个经理,周一开会专门讨论生产效率问题,这时他戴的是工作帽子,采用的是权威型管理方法,专门讨论提高效率等等。而到了周三,他又换上了人际关系帽子,还是同一批人,甚至还是同一个会议室,而议题却变成了人际沟通的改善。
    这种方法的问题是割裂了两种管理的关系。很有可能生产效率问题追根究底最终原因在人际沟通上,而脱离了生产管理讨论人际沟通可能会隔靴搔痒。人为割裂二者的联系,并不能取得好的管理效果。
    统计的中庸定向。这种组合同前面的不一样,它不是固定模式,而是一种权变形态。如果一个领导人的管理风格不好确定,瞬息万变,那就很可能是这种组合。它的具体做法是看人下菜,对症服药。如果部下是工作好手,领导者会要求他再加一把劲,鞭打快牛;如果部下是个窝囊废,领导者会不给他派重要工作,晾在一边。对心高气傲的部下和颜悦色,对唯唯诺诺的部下颐指气使。总而言之,这种组合严格意义上不是组合,而是在不同的管理方格上跳来跳去,就好像小孩玩的“跳房子”游戏。具体到每一种管理措施,可能多数都不是(5,5)中庸型的,然而统计平均,却能表现出(5,5)中庸倾向,所以把这种组合称为统计的(5,5)定向。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五种典型的管理类型(一)
阅读下文 >> 谷歌员工管理的十大定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school/show.php?itemid=730&page=4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