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商学院 >励志故事 > 大象的倒下与蚂蚁的突变

大象的倒下与蚂蚁的突变

2016-06-29 来源:《销售与市场》杂志 浏览数:356


  “X实验室”有一份列举了100项未来高科技创意的清单,多数与现有主业无关,部分项目包括太空电梯、物联网、机器人等。
  谷歌技术人员有一项特权,即所谓“20%项目”,就是指谷歌公司允许员工拿出20%的工作时间,用来做本职工作以外的项目,这样就能开发出更多种类的产品。对于这些准意义上的“额外产品”,谷歌一般是在公司内部使用,但少数“20%项目”已被谷歌对外发布,并受到了用户的热烈追捧,其中就包括Gmail、谷歌新闻服务、Google Talk和社交网站Orkut等。
  谷歌“20%项目”就是确保谷歌能够在公司选定的技术方向之外,发现新的技术方向。
  竞争者与毁灭者
  过去,企业关注竞争者;现在,企业关注毁灭者。原来是竞争者众多,企业成长的路上障碍重重;现在是毁灭者众多,企业成长的路上都是地雷,一不小心就毁灭了。
  什么是竞争者?在同一条路线上比赛,就是竞争者。
  什么是毁灭者?在不同的路线上比赛,最后废掉了原来的比赛线路,这就是毁灭者。
  竞争者,往往是等量的,显性的;毁灭者,往往是不等量的,微小的,隐性的。毁灭者之所以更可怕,就在于它不像竞争者那么引人关注。
  在相对稳定的格局之下,危险主要来源于竞争者;在剧烈变化的时代,危险主要来源于毁灭者。
  以往,无论是战略、战术、管理、营销,都是基于竞争的,是对环境研究和竞争对手研究的结果。竞争的基本思维就是“获得竞争优势”,可资利用的资源,不外乎是建立在资金、品牌、技术、管理和营销手段上的优势。
  在竞争思维之下,建立了两种基本竞争思维,一个是竞争优势的思维,意在利用一切资源强化竞争优势,制造竞争壁垒。世界500强,品牌TOP100,都是这种思维的表现;另一个是定位思维,定位思维之所以是伟大的营销思维,就在于它明知落后者很难建立竞争优势,于是要定位,或者区隔,或者站在成功者的对立面,总之,就是重新找个坐标,在人们心理上营造“第一”的感觉,然后说,你是可乐饮料第一,我是非可乐饮料第一,本质仍然是竞争优势思维。
  中国式营销与上述两者均不同,它是在竞争优势和定位均难以成功,所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的“不对称竞争”,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竞争优势者的节奏被打乱。当然,“不对称竞争”总体上也可以归类为竞争思维。
  毁灭者初期往往另辟蹊径,根本不引起对手的注意,但却在不知不觉中颠覆了对手。比如,马云几乎最初不被任何传统的行业领袖所关注,更没有把他当作竞争者。然而,马云却是毁灭者,他让所有企业建立的竞争优势毁于一旦。
  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不断积累资源,然而,毁灭者却能让资源瞬间归零,甚至没有反应和纠错的时间。
  过去,竞争的主战场是行业领袖建立的跑道,其他企业也跑在这个跑道上,大家在同一条跑道上竞争,相互熟悉。现在,有人建立了新跑道,初期不引人关注,被边缘化。后来突然成为主跑道,原来的主跑道慢慢被抛弃了。
  过去,我们讲创新是把双刃剑,是“创造性的毁灭”。过去更多看到了创造的一面,即创造一个新产品,增强了竞争优势。过去,创造的那个新产品,或许只是增加了一个单品而已,在整体竞争格局中无足轻重。现在的创造性毁灭,更多的是在毁灭,不仅仅是创造一个单品,而是毁灭一个企业。因为过去的创造是有边界的创新,即使有创造,但孙悟空逃不过如来佛的手心;现在的创新是超越边界的创新,创造一个新企业,毁灭一个传统企业。
  毁灭者的作用如同“炸弹”“地雷”,成本不高,但威力不小。
  关注竞争,企业通常知道竞争对手是谁,会给予特殊的关注,或者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毁灭者,却往往并没有被视为平等的对手,甚至被不屑一顾。这就像埋在路上的“地雷”,并没有人留下地雷的标签。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为什么傻瓜都成功了,你却没有?
阅读下文 >> 费用管理:不是财务那么简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school/show.php?itemid=24680&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