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电气风电主编的国家标准GB/T 32077-2025《风能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系统》正式发布,并将于2025年11月0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系统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风电行业的技术规范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变桨距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子系统之一,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发电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变桨距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整叶片的桨距角,改变叶片对空气动力的捕获能力,从而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调节。在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变桨距系统根据风速的变化实时调整叶片桨距角,使风力发电机组始终保持在最佳功率输出状态;在风力发电机组故障或紧急情况下,变桨距系统可以迅速将叶片桨距角调整到安全位置,以保护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随着风电行业的不断发展,变桨距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技术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转变:从液压变桨逐渐向电动变桨转变,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控制精度;
多驱技术:采用多个驱动装置驱动一个桨叶,优化了执行机构的受力;
独立变桨策略:采用独立变桨策略为整机降低载荷,对变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32077-2025在总结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变桨距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运行维护等环节提出了全面、科学的技术要求,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评价依据。
近年来在整机降本的压力下,变桨系统出现产品趋于同质化,技术创新后劲不足的情况。针对此现象,新修订的国家标准中进一步明确了有关于安全顺桨和载荷相关的要求,新增了后备动力源自检试验,电网故障穿越试验,停机功能试验等测试相关内容,力求在成本最优的前提下,对变桨距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强调在满足系统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控制,避免为降低成本而牺牲产品的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推动电气风电“好品质、可信赖”的产品口碑迈上新台阶,也为行业健康发展作技术铺垫。
作为该标准的主编单位,电气风电凭借在风电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联合行业权威机构、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历时1年多完成了标准的起草、研讨和报批工作。该标准的发布,不仅体现了电气风电在风电技术标准化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驱动、标准引领。未来,电气风电将继续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助力我国风电产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