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启动后,内蒙古通辽市依托丰富的风资源与广袤的土地优势,按下风电建设“加速键”。2024年,通辽市新能源装机突破1400万千瓦,位列自治区第2位,预计2025年装机规模将突破2000万千瓦,占比达到63%左右。
通辽市青格洱新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千瓦风电外送项目,正是首批大基地项目的标杆之一,也是通辽市第一批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典型示范。协合运维为这一项目资产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自并网投运以来,项目稳定运行超一年,年度发电量指标圆满达成。
项目所在地,成群的牛羊与风机相映成趣,勾勒出自然与能源共生的和谐画卷
作为协合运维承接的首个大容量风电项目,其规模与示范性凸显——分为科左中旗珠日河风电场(50万千瓦)和扎鲁特旗道老杜风电场(50万千瓦)两个场区,共安装216台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两座220kV升压站,年上网电量约为29.91亿千瓦时,通过扎鲁特-青州特高压输电通道外送至山东电网消纳。
面对大体量项目的挑战,协合运维迅速组建了一支能力全面、分工明确的专业团队,并提前4个月入场开展生产准备。团队严格按标准化流程推进检修规程编制、施工质量监督、设备与线路缺陷排查等工作,经过与客户的协同配合,最终实现两座升压站反送电一次成功,有效打通了并网的“绿色通道”。
然而,大容量项目的运营难点不仅在于前期准备,更在于长期运维的精细化要求:设备数量多、类型杂、技术复杂度高,生产任务量激增;与电网联动更紧密,对响应速度和精准度提出更高标准。本质上,其核心挑战在于系统复杂性,需依托智能化工具、规模化资源与专业化团队的深度整合,重点考验技术、资源、管理的协同能力。容量越大,详细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越关键,因为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风险与多方经济损失。
为此,协合运维团队针对每类设备运行特性制定差异化巡检标准,通过智能机器人、在线监控系统与现场人工巡检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维度的设备检查体系。尤其针对调相机这一维持电网电压稳定的核心设备,建立了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标准、极端天气应对策略和应急预案,执行每2小时一次的高频巡检,并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多环节的精细化管控与执行保障调相机安全。
这种“精准+高频”的运维策略在实践中成效显著:2024年11月16日,值班人员监测到4台箱变绕组温度达100℃,立即通知检修工程师现场排查;12月14日日常巡视中,团队发现调相机油净化系统真空泵管道连接处漏油,迅速紧固处理,成功避免故障升级……
“及时发现问题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检修时间。若未及时察觉,可能导致箱变损坏,引发风电场局部或大面积停电,不仅影响发电效益,更会冲击电网稳定,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将难以估量。”客户事后坦言。
此外,团队还对设备进行定期预防性维护,结合数据分析与预测性维护策略,提前发现并解决多个潜在问题,显著提升设备可靠性与风电场整体运营效率。
除设备运维外,项目44条集电线路总长超700公里,均为地埋电缆,而且部分线路穿越农耕地。每年春耕、秋收前,运维团队会开展电缆埋深专项检查,并向牧民普及安全知识,设置警示标识;在冬季开化、汛期等基础沉降期间,及时处理分支箱隔离刀闸触点下沉隐患,全力保障设备与牧民安全。
运维团队正在检查地埋电缆
2024年,项目团队收到客户10余封表扬信,对协合运维在生产准备、反送电及日常运维中的高效执行与责任担当给予高度肯定。
该项目对通辽市推进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对内蒙古自治区风电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以及全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协合运维在通辽市及内蒙古多地服务多个新能源项目,致力于为这片土地的绿色能源之路注入强劲动能。未来,协合运维将更加专注地做好运营服务,精益求精,用专业保障清洁能源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