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逐步建立德国员工对三峡企业和三峡文化的认同感,在整理融合过程中进行了VI的更换工作,办公楼门口树起了中国三峡集团的公司旗帜,办公楼、会议室、海上升压平台、备品备件库、现场宿舍里都换上了三峡标识。但考虑到德国员工的对原有稳达公司标识的情结,中方最后决定保留WindMW这一公司标识,作为子LOGO使用。
这一个个例子,都体现了中国三峡集团在融合过程中充分尊重稳达公司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吸纳德方建议,真诚关心德方员工。
目前,稳达公司上下已基本适应了三峡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逐步建立起全体员工对三峡的认同感,并对于依托中国三峡集团这一广阔平台做优做强自身业务充满了信心。
迈步世界的平台
在外界看来,与三峡工程、金沙江水电开发等水利水电工程关系紧密的中国三峡集团,却要不远万里收购一家德国的海上风电项目,这是为何?而这个28.8万千瓦装机的“小小”风电场,对于一个已建、在建和权益总装机超过1.1亿千瓦的跨国清洁能源集团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三峡集团以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为目标,在大型水电开发与运营之外,努力将新能源业务打造成为集团第二主业,并致力于成为海上风电引领者。
当前,中国三峡集团在国内的福建、江苏、辽宁、河北、广东等地已经开始进行海上风电的开发和建设。2016年9月3日,中国三峡集团的海上风电“首秀”项目——江苏响水近海20万千瓦风电场完成主体工程全部风机吊装,2016年10月1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部机组并网发电。
响水近海风电项目,吹响了中国三峡集团乃至我国能源行业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的号角,为我国开发海上风电积累了宝贵经验。
但刚起步的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在各方面与欧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收购Meerwind项目,对中国三峡集团学习、吸收欧洲一流的海上风电开发技术和经验,进入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市场,逐步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海上风电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是一个完整的全面投产项目。28.8万千瓦的装机规模较大;该风电场离岸比较远,水深超过20米,安装难度很大;其选用的西门子3.6兆瓦风机是目前欧洲市场运用最广泛的机型。可以说德国Meerwind项目是欧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大型风电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其次,德国本身就是欧洲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典型国家,尤其是大胆超前的能源结构调整已成为未来能源变革的一个观察样本。
为了彻底弃核、降低煤电比重,德国在水电资源缺少的条件下,只能依赖开发更多新能源来满足能源需求。目前德国持续加大风电、光伏比重的能源结构,通过项目去参与其电力市场的运作,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更直观地感受能源革命给电力运营带来的变化,并了解如何去适应变化。中国三峡集团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企业,要预测和判断新能源革命对传统能源行业带来的冲击及可能的发展机遇,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