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企业动态 > 风电“拓荒牛”运达风电:求新求稳期未来

风电“拓荒牛”运达风电:求新求稳期未来

2015-09-21 来源:运达风电 浏览数:372


  技术创新:运达的标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由之路,如今这一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运达风电起源于科研单位,因此对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有着先天的“遗传基因”,在“科技机电”的引领下,公司上下十分重视自主创新,视创新为企业发展的生命。
  “企业要生存发展,掌握核心技术是根本。”省机电集团副总经理、运达风电董事长杨震宇表示,“我们要把技术创新打造成运达的标签。”长期以来,运达风电坚持创新驱动、自主研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最早的18KW机组,我国第一台并网型风电机组到随后的20kW、40 kW、200 kW、250 kW、750 kW、1.5MW、2MW和2.5MW机组,如今已研发出5MW的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始终没有停止探索创新的步伐,在机组研发和制造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创新对运达风电而言如“水之源、木之本”,运达能从成立之初十几人的规模发展到现今全国排名第九、销售超20亿、人员过千人的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归根到底,靠得是持续不断的创新。
  “与别的企业不同,运达始终在做风电,也始终只做风电,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始终坚守,不离不弃。”叶杭冶这样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投身风电整机企业多数采取直接购买国外技术许可证的方式组织生产,或者与国外合作的方式联合开发生产,企业大都没有知识产权。而拥有的独立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正是运达在竞争中胜出的王牌。目前,运达风电依靠多年科技创新,手中已经握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自2008年开始,运达风电就开始研发抗台风型的风力发电机组,这也是全国首个研究此类风力发电机组的企业。2012年8月的强台风“海葵”来袭,造成浙江多处地区电力、水利、交通、通信设施不同程度受损,但是在宁波穿山电场的运达机组却全部安然无恙。现在抗台风型的风力发电机组已然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科技创新产品。“特色化产品一定要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符合市场环境的需求。”叶杭冶介绍,“我们不光要抗台风,还要研究在高温强风条件下机组抗过热的技术。如果该项技术获得突破,将进一步提高运达风电装备的市场竞争力。”
  2014年运达风电科技创新又结硕果,2MW降容低风速机组的推出,使得公司在国内低风速风机的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正是依靠这款拳头产品一举拿下2014年国内低风速机组市场第一的份额。在做好2MW机组开发工作的同时,公司5MW机组已完成机组装配,即将完成项目核准程序,公司新一代机型3MW级机组开发已启动并通过立项评审。
  2010年伊始,从国家科技部传出喜讯,运达风电申报的风力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得到批复,浙江省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这在全国风电企业中屈指可数。这一成果的取得着实令运达人引以为豪,是省机电集团秉承“科技机电”、对创新创造孜孜以求的最好回报。2014年已完成“风力发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和设备安装,预计今年可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风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成为我国风电技术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产业技术服务的基地,成为我国风力发电技术跻身世界创新强国的有力推手,运达风电的研发创新能力也将迎来一场历史性的飞跃。
  “自主创新的道路一直是运达所坚持的,也是我们在今后发展中的立足点。”杨震宇表示。我们相信,运达风电必将在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率先探索、作出示范,全面提升“浙江制造”的整体品牌形象,为加快浙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积极贡献。
  专业化:人才是根本
  运达风电一路发展,最重视的始终是人才培养。对外积极引进人才,对内自主开发人才,成为运达风电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法宝”。
  “我们认为,在企业的发展中,技术、市场和人才都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从70年代的科研院所,到如今日益壮大的风电企业,我们觉得收获最多的是优秀的人才、宝贵的经验和持续的创新能力,这是运达不断前行的恒久动力,也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杨震宇说。
  目前,风力发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然成为浙江省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前沿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7名,其中有3人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实验室的技术骨干大部分在丹麦、德国接受过风力发电技术专业培训,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实验室积极引进流动人员,设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于2011年6月成功吸引了中国工程院孙优贤院士及其研发团队进站工作,2014年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首位博士后已正式进站工作,实现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的总数在70名以上的队伍结构。
  “研发团队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公司自主培养,从毕业几年无工作经验到现在,手把手的指导培养,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叶杭冶说。而这支团队,承担和接受的都是无比辛苦的各类研发和技术创新任务,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才换回各项科研创新产品的诞生和运用。
  “公司在这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最让我感到自豪的就是我们的这个团队。由于我们是最早的风电科研机构,拥有最雄厚的人才实力,在行业快速发展时期几乎每个风电企业都有运达过去的人才。但是我们的核心团队依然紧密团结在一起,没有流失。”杨震宇自豪的说,“运达用良好的机制留住人,用优秀的文化吸引人,业已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他们具有各方面的过硬本领,更有一种甘于奉献、不怕困难的精神。”
  无论是实验室还是运达风电,在采访中始终听到的都是对团队力量的肯定,而团队的核心力量正是“人”的优势。
阅读上文 >> 江苏东台国华风电工会紧扣双争目标 打造活力工会
阅读下文 >> 保定天威风电叶片公司申请破产重整 系首家债务违约国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32129&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