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闲置 再融资9.6亿受质疑
位于北海高新技术创业园的广西银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广西银河)厂房建成于2009年,这里也曾是银河系进军风电产业的起点。但今年3月初有媒体走访此地,发现即使在上班时间,厂房里也看不到什么人影,不仅厂房大门紧闭,门口吊装的行车也都已经锈迹斑斑,甚至作为关键部件的吊钩也已经生锈,行车很少被使用。
按照长征电气2010年增发公告和之后一系列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和年报在建工程项目显示,北海的这个基地应该包括一个总装厂房、一个叶片厂房和一座办公大楼,而且应该已经形成了年产200台套2.5兆瓦风机的生产能力,但从实地情况来看,只有一个总装厂房矗立,其余厂房没有,而且就是这个总装厂房也没有看到任何正在生产的迹象。
今年2月计划启动的新一轮再融资,投向中依然还有2.5兆瓦风电的项目,这引起投资者的不满,也因此出现有个人投资者实名举报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罕见一幕。
显然,募集资金投向的必要性是再融资的关键点之一。但对于产能可能出现的严重闲置,长征电气证券部的一位人士解释称,“之前我们的风电是面向沿海地区,但这一次再融资投向的抗凝冻风电产品是面向高原地区。”
在长征电气全资控股的江苏银河长征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银河长征)的工商档案中,本报记者发现,江苏银河长征曾于2010年3月在当地发改委备案了一份年产300台套风机的项目计划,该计划总投资额为3亿。
今年4月江苏银河长征现在除了一块牌子,什么都没有。而根据工商资料显示,江苏银河长征至今几乎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出资5000万元投资了威海银河长征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威海银河长征)。
至于这一次的定向增发,长征电气又准备使用9.6亿元再融资中的3亿元,形成年产200台套2.5兆瓦风机的生产能力,如果融资并投资成行,长征电气将具备至少年产400台套风机的能力。
而现在,长征电气2012年全年自称确认收入的风机销售也仅为25台,另外其2012年年报还显示,即使在2013年,长征电气最乐观估计也只能销售30-50台,风机的产能无疑将严重闲置。
“长征电气在业内根本排不上号,也不知他们为什么要一直继续融资扩产。”业内一位风电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现在虽然行业有所回暖,但远未到爆发的程度。如今还有哪家企业敢扩产?”
资金链紧张 再融资主投风电项目
2011年长征电气进行一次4.3亿元的定增和募集了4亿元票面利率为9%的公司债。彼时长征电气证券事务代表姚伟向媒体表示:“我们既然选了发债,对于业绩应该说是有信心的。”
而事实上,据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票面利率9%已经相当高,但还卖不出去。”
8.3亿元的再融资中有一大部分都应该投进了风电产业,然而体现在风电产业的利润上则显得十分可怜。
而根据长征电气的年报数据,在2012年前,其风电收入一直为零,2012年终于实现了3亿多的风电销售收入,但所有这些销售全部来自一个买家—桂冠电力(3.68,-0.03,-0.81%)。购货合同分为两批,共38台2.5兆瓦风机,2012年长征电气确认了其中25台的销售收入。但有意思的是,按照桂冠电力2012年年报的说法,该公司截至2012年12月31日,只验收了8台长征电气的风机。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张空头支票。2007年4月25日,长征电气就曾公告风电项目预计2009年投产,年销售将到30亿元,但实际上一直到2012年,长征电气才有风机进行销售;而2008年1月29日,长征公告要准备向华电的西场风电场供应风机,接着不了了之;2009年11月20日,长征公告重大合同,要向越南出口80台风机,金额达到1.8亿欧元,亦是石沉大海。
2012年长征电气就曾发公告称,要在北京设立北京长征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而事实上这家公司并未成立,接近银河系的人士称,“可能是因为之前计划投入的3个亿出现了问题。”
此外,2011年长征电气发行的为期三年的4亿元公司债,一年之后就将面临兑付,这或许与现在银河系“强行”进行的又一次再融资有着某种关联。
正在筹备9.6亿元定增计划的长征电气用意何在更加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