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于并网难题的风电企业,似乎看到了新希望。
近期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未来国内将不再一味发展大型风电基地,也将鼓励风电的分散式开发,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探索发展风电的分散式接入办法,相关扶持政策将会陆续出台。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草案中已经明确提出,加快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小型分布式风电开发,加强海上风电建设。
政策风向生变,“见风使舵”的风电企业随即调整策略。业界人士认为,从“大跃进”到小型分布式风电项目“小步快跑”的转变,或许能成为推动风电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备战分布式
风电投资的热点,正悄然转移。
从此前提倡的风电“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到如今的兼顾大基地和分布式发展“两条腿走路”,在“十二五”规划的风电1亿千瓦的装机目标中,海上风电达到500万千瓦,而分布式风电装机将达3000万千瓦。
一家国有风电开发企业总经理对记者坦言,已经着手小型分布式风电项目开发的前期工作,目前正在内陆地区做资源普查,有部分地区已经装上了测风塔。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华能新能源等风电开发龙头企业也于近日公开表态,未来几年将把风电场投资的热点,从风电大基地转向海上风电和内陆中小型分布式风电项目。
与大规模集中式开发的风电项目不同的是,分布式风电一般规模较小,适用于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的内陆地区,因此也利于就地并网、就地消纳。尽管国外分布式风电的开发利用已经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的发展却才刚刚起步。
多数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开发小型分布式风电的时机已经成熟。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对记者解释,欧美国家风电主要以分散式为主,风电分散式开发接入的技术要求远远低于大规模集中风电。从欧美国家的实际经验来看,小型分布式的风电项目运行成本不一定高。
“总的来看,小型分布式风电项目的盈利水平与当前大多数风电场相差不大。”对此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算了一笔账,目前国内风电场的平均成本在0.4元/度左右,尽管小型分布式风电的开发大多处在南方低速风区,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数相对较少,但这类风区上网电价较高,大多处在0.58元/度和0.61元/度两档,基本可以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