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风电设备 > 风电产业内外交困 业内预计80%企业将被迫退场

风电产业内外交困 业内预计80%企业将被迫退场

2011-05-10 来源:中国企业报 浏览数:2438

  然而,据《中国风电专利综述2010》统计,我国风电专利申请范围较狭窄,主要集中于IPC技术中的“F”类别,而国外企业在我国注册的专利中涉及IPC技术的A到H类,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我国企业。

  按照经济学者郎咸平的观点,“注册专利就像布地雷阵,多一个地雷就多一道阻碍,国外企业要想起诉我们,只要碰到一个地雷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是高精尖的核心技术。美国的337调查专门针对专利侵权,比反倾销调查更厉害。国内企业一旦在国外注册了专利,就有了反诉讼的权利,国外公司需要考虑考虑两败俱伤的后果。”

  “国内企业一般不太注意法律环境,因为在国内做企业,人事关系很重要,总爱强调‘有没有人’,‘关系硬不硬’、‘后台强不强’之类的,可是进军海外,人家就不管你那么多了。”王伟说。

  “首先要提升自身素质,熟悉国际规则和法律环境,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的升级,有人以为收购了国外公司就等于进军海外,实际上远不止那么简单。”姚文萍说。

  除了注册专利外,产品性价比依然是现在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风电制造企业海外角逐的“制胜法宝”。

  “同样功率的风机,国外产品要比中国产品多发10%到20%的电。不同于其他产品,风电设备需要2到3年的安全运行记录作为市场的培育期,考虑到我国厂商在国际上最受诟病的就是机组的质量问题,所以即使走出去了,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占据一席之地。”王伟说。

  吃不透国际市场规则

  美腾能源集团中国区执行董事、总经理詹益明表示:“中国的风电产品出口非常难,除了国外买家还没有充分信赖我国的风机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国际市场规则与国内千差万别。”

  对于初来乍到的中国风机企业而言,获得国外相关机构对风机产品的认证或许将是企业在海外立足的“身份证”,是立身之命的“护身符”。

  温州一家风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最大的障碍将是证明设备可靠性和维护承诺,以使中国风电设备在市场上与通用、维斯塔斯和西门子等巨头的产品之间具有竞争力。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出口,可就是得不到人家的认可,尽管我们把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以及维护承诺说的很好,但外国人就是不认,关键在于没有专业权威鉴定机构给予我们证明。”上述这位负责人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对本报记者说:“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质量,符合当地的风况和需求,质量控制能力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的关键。”

  “国外不看你的牌子,也不看你的销售情况。特别是在欧洲以及北美地区,获得相关的国际认证,对于国内风机及零部件制造商获得国外买家以及投资方的信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施鹏飞说。

  王伟戏称,国内风电企业出海是“农民工进城”。

  “咱们傻乎乎的走出去,也不知道人家真正需要什么,咱们到底从何下手,连国外当地最低的生产标准我们都达不到,谈何生产?谈何发展?”王伟说。

  UPC亚洲风力管理公司中国区总裁郭峥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的企业对国外市场的游戏规则很不熟悉。不用说什么法律、税收、程序等,就连最基本的谈判都还没有掌握。”

  “有时外国银行让国内企业准备的材料或开具的证明,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不’加以回绝,外商只是试探性的询问,我国企业不知情,以为真要提供,从而耗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郭峥说。

  美腾能源集团中国区执行董事、总经理詹益明表示:“中国的风电产品出口非常难,除了国外买家还没有充分信赖我国的风机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国际市场规则与国内千差万别。”

  “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州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条款,其中会有很大差别;另外,美国不像中国那样,有个政府归口管理部门可以协调各方关系,涉及风电开发的部门和公司得一个一个去谈,千头万绪,等你把情况都了解清楚了,政策又变了。中国企业到海外很容易无所适从。”詹益明说。

  “我们需要一个机构,列出国外合作方的清单和具体合作流程,就像谈对象一样,有个牵线搭桥的,帮着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理想合作伙伴的条件。目前我国风电企业出海就缺少这么一个‘月下老人’。”詹益明告诉记者。

  王伟无奈地说,国外风电市场机遇已经摆在那里了,能不能抓住是另外一回事。“学费”肯定要交,从企业到政府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学费”怎么才能少交。

  王伟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有专业的咨询公司,专门提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风资源情况、风电优惠政策、潜在合作伙伴名称、项目名单、法律咨询、金融服务、风电场开发流程、涉及风电开发的所有管理单位等内容,并根据市场情况实时更新,给国内风电企业量身定做海外业务方案,则企业在海外的拓展会少交很多学费。

  “这样的海外风电咨询公司可以从现有的风电企业中孕育而生,再以子公司的形式独立出来,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国内风电企业虽然大张旗鼓地要拓展海外市场,其实投入却远远小于宣传,多数只是试探性的,做全球化公司的决心尚未建立。”王伟说。

  新风电标准山雨欲来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新能源政策微调:风电遇冷 太阳能生物质能升温
阅读下文 >> 风电投资转向:八成企业或出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9376&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