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风电市场,一场整“风”运动正在悄然兴起。
针对我国风电快速发展中存在的入网难和运行安全等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近日表示,风电的并网和运行已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政府管理、风电场运行、风电设备性能和电网调度等四大方面着手。
“政府管理”之手正在发力,规范风电项目审批制度的管理办法将在近期出台;而闻风而动的风电开发商,也开始悄然转向。
风电圈“组团变大”
自称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风电开发商,面对国家的强化调控,表示将随机应变,转变风电项目开发模式。
“随着国家对风电项目审批制度的调整,我们今后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会逐步减少,而将主要按照国家规划的大风电基地来投资建设风电场,规模都会在10万千瓦以上。” 国内一家居于领先地位的风力发电公司总经理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说。
风电审批制度“从严”,预示着国家开始运用行政手段对风电行业进行调控,以加紧全国风电与电网发展的统筹规划和有机衔接,而看到这种趋势的企业,已经开始考虑在项目开发上做出策略上的调整,一改以往5万千瓦以下“小干快上”的开发模式,选择“化零为整”,集中精力开发5万千瓦以上的大规模风电项目。
在并网问题的制约,以及政府加强管理的新形势下,企业“夹缝生存”的策略是:如果在地区负荷、用电结构、网架结构、变电站配置等方面考虑,有5万千瓦以下规模风电站的需求,也会继续投资此类项目;但在国家收紧项目审批权,项目开发效率同等的情况下,则宁愿多花精力将小规模风电项目“捆绑”成大规模的风电项目上报国家,纳入国家统一规划。
“我国风能资源和电力市场的特点,决定了风电规模化开发、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已是大势所趋。”上述风力发电公司总经理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后将把目光更集中在大风电基地项目的开发上,大规模开发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这种形势下将来国内还会不会有诸如 4.95万、4.99万千瓦的项目就很难说了。
灰色地带的奥秘
而此前,被视为非主流的类似4.95万千瓦小规模风电项目备受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