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东北电网有限公司积极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快风电基地的外送通道建设和深度挖掘火电机组的调峰调频潜力,在保障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接纳风电等清洁能源。
事实上,除了自然环境,在“十一五”期间,政策的推动也是成就我国风电装机连年翻番的另一个动力。
印永华:电源结构调整就是和环境有关系,我们国家在联合国和世界气候大会上都作出承诺。这些指标的落实,就要靠能源结构的调整――第一,水电要大力发展,水电不开发的话,我们就少了一块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指标就实现不了;第二,光伏发电、风电也要大力发展,这在能源领域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经过电源结构调整,我国的环保和节能减排指标才有可能完全实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印永华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同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再次联合下发《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一系列给力的政策,不仅为传统电力企业找到了调整的动力,也使民间资本纷纷大举进军风电领域,不断刷新风电发展的纪录。
扩大规模发展引起风电投资热
2005年底,全国第一个100万千瓦风电项目落户辉腾锡勒草原。
半年之后的2006年,国华东台20万千瓦风电场在江苏开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电特许权项目。
到了2007年3月,贺兰山风电场的投建,一举创下全国单个风电场装机之最;同年11月,我国第一座海上风力发电场在渤海绥中的油田成功并网发电。而到了2010年8月底,上海东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顺利完成验收,在拉开海上风电大幕的同时,也创造了风电史上多个第一。
对于风电行业的飞速发展,有评论认为,现实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殷立:我们2004年开始启动风电项目,当时大唐集团意识到,新能源发电肯定是整个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领域,所以,从2004年开始,大唐集团以塞罕坝风电项目为先导,开始了整个风电产业的发展。这几年,大唐集团的风电发展还是非常快的,截至2010年年底,风电装机已超过500万千瓦。
大唐集团规划发展部主任 殷立
吴钟瑚:大集团投资风电等新能源,体现了企业扩大规模的需求,新兴能源产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从战略和规划来说都是积极鼓励和支持的,这跟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是相吻合的;同时,地方政府在新能源领域投资的愿望和冲动也很强烈,对风电批准建设的积极性也很高;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又很有积极性,几个方面的因素一结合,就造成了很大的投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