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电博弈几何?

风电博弈几何?

2010-11-03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浏览数:1058

  查德礼:五年前我们只不过是在中国土地上种下了一粒种子。现在我们要把研发变成现实,同时还要销售产品,我们知道中国市场中客户的需求,在这方面我们做得非常好,而且非常成功。

  问:对于今后两年的全球风电市场有什么看法?

  拉里·艾伯茨:在亚洲地区和中国都有一些主要的推动因素,我们当然觉得亚洲国家包括中国有很大潜力。在亚洲我们确实还有很多机会,亚洲的保护主义色彩不那么浓厚,而在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有很多保护主义的做法。从我个人角度看,关于贸易逆差的谈论对中国企业很不利,要克服这些困难不容易,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市场准入的问题。市场准入也是欧洲、美国和其他地方都存在的问题。希望中国能够有透明的市场准入机制。

  中国技术离世界有多远

  问:现在装备制造国际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了,零部件也不例外,你怎么看待零部件的国际市场竞争?

  张定金:国际化其实是所有企业都会面对的问题。作为零部件商,我们一直在走这条路,我们会随着国内整机商一起走出去,这个过程我们正在走。另外,我们正在把现在的产品跟国外整机商进行配套,包括3兆瓦产品。我觉得中国的零部件制造业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我相信中国企业会做得更好。

  问:2004年瑞能做了第一台5兆瓦风机,由此拉开了制造大型风机的序幕。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在跟进。大型化到底是一种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还是一场技术秀?

  沃夫冈·扎森:瑞能确实安装了在深海上需要的特别大型的风机,这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且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有新技术突破才能做大型风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

  我们的设备主要是要适应北海复杂的海上情况,这样庞大的风机才能够克服海上严酷的环境,6兆瓦的风机确实是有用,目前订单已经很满了。

  希望今后十年我们的技术会更加成熟。到2015年,欧盟就可以建立一个非常独立的欧洲能源环境,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创新投入。瑞能工程师正在致力于这些工作。这并不是作秀,这是一个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技术创新。现在亚洲海上风能开发刚刚开始,因此现在把这样的风机带到中国恰逢其时。

  问:三一集团是一个提倡创新生存的企业,你对我们后来的风机制造商和零部件商有什么忠告?

  吴佳梁:作为后来者要追赶上前面的企业,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要创新,因为风力发电行业是一个门槛比较高的行业。

  三一集团经过20年的发展,实力比较雄厚,有足够资金做这个事情。我们整机生产投入已经超过20亿元,这些钱可以建造一个能生产30万辆汽车的工厂,一般企业不可能有能力做这个投资,如果不能越过这个门槛就会被淘汰。

  中国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技术到底离世界有多远?我觉得已经不太远了,甚至有的已经齐头了。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贸易大战阴影下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三大问题反思
阅读下文 >> 成本透明化 降价空间大 风电整机结束高利润时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7635&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