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对当前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热的冷思考

对当前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热的冷思考

2010-08-06 来源:《能源评论》 浏览数:844

  自《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四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从制造业来看,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70多家风电设备整机生产企业,近百家零部件生产企业,总生产能力已接近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连续翻番,2008年当年完成装机容量620万千瓦,超过过去20年的总和,累计达到1217万千瓦,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阳能光伏生产能力达到2000兆瓦,先后有20多家光伏发电企业在海内外上市。太阳能热水器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平方米,累计使用量超过1.3亿平方米。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仍然得到各类投资商的追捧,更彰显了新能源“这边风景独好”的态势。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断有各地提出建设各种类型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报道,可以说,地方政府已经拉开了轰轰烈烈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序幕。从新闻报道来看,各类所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几乎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人们不禁就要问一个问题: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是否热得过头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对新能源产业基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何谓新能源产业基地。目前,对于新能源产业基地还没有人给出清晰的定义。可以认为新能源产业基地是新能源产业集聚的载体,是由相关企业构成的新能源企业集群。在这些企业中,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的研发企业,有产品生产企业,有在经营管理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这些企业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新能源产业链。作为一个新能源产业基地,它应该具备以下明显的特征:
  (1)适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需求,以高科技为支撑,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2)以高科技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为目的,服务于本国或本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
  (3)具有一系列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和机制;
  (4)能够吸引并集聚一批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新能源企业集团;
  (5)是新能源装备技术中心、制造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6)是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合作的产业示范基地;
  (7)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战略支撑点。
  如果按照上述特征来考量国内出现的所谓“新能源产业基地”,可以说,至少目前还没有几个能够达到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标准,就是说,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我们在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有无必要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尽管最近几年,新能源产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无论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市场成熟度,还是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我们与国外相比,差距还有很明显的。以风机制造为例。我国风电产业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研发基础薄弱,缺乏研究平台,研发人员匮乏,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的整体设计能力弱,整体设计技术仍有改善的空间,产品更新换代慢,某些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严重不足,关键技术的消化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国家级的风电技术研发平台和持续深入的基础研究,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行业间缺乏协作和联系研发人员缺乏。再以太阳能电池制造为例。国内的光伏电池高端生产设备依赖进口,能耗高,污染重,不能达到全物料循环。薄膜电池、聚光电池和新型太阳电池方面投入不足,商业化进程缓慢,国内市场尚未启动。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却客观上对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以下要求:
  (1)要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将优势产业纳入相对集中的区域,发挥基地内新能源产业的集聚作用,实现要素资源共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定产业的规模化和技术进步;
  (2)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培养重点企业,扩大市场规模,集中人才、技术、产业优势,整体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要形成科研、生产、技术服务的协作机制,建立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技术转移、检测认证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平台;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风光产业”怎样才能风光无限?
阅读下文 >> 风能行业发展带动高端轴承需求上扬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6898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