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电三峡遭遇并网僵局:三分之一机组处于闲置

风电三峡遭遇并网僵局:三分之一机组处于闲置

2009-11-18 浏览数:2357


  国家电监会7月21日公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也指出,一些地区风电发展规划缺乏具体的风电送出和电力消纳方案。
  在张家口尚义县七甲山风电场,神华集团公司管理的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设计了19.95万千瓦的风电装机规模,但由于无法及时并网,在2008年吊装完成10万千瓦后,后续机组被放入库房暂缓安装。
  对风电基地的电力输出,梁志鹏并不担心:“风电基地建设期长,地域辽阔,而覆盖性很强的电网又是在动态发展中,所以从全局来看风电输出没有问题。”
  但是,有电网地区的大规模风电也不能全部并网、足额发电。风电场被电网限制发电的情况,不单单发生在风电装机第一大省份内蒙古,吉林省也经常出现,原因就是局部电网无力承受高度集中的风电场集中出力。
  中国能源协会8月下旬发布“内蒙古风电建设遇瓶颈”消息说,内蒙古约1/3风电装机并网项目处于闲置状态,原因是发出的风电既无法在当地消化,也无法向外输出。
  据报道,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称,2009年以来吉林电网已三次限制风电出力。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风力发电公司副总经理牛智平表示,由于技术问题风电送出存在困难,并举例说2009年冬季由于要解决“三北”地区供热机组的技术发展等问题,预计对风电的限电会更为严重。
  为什么要限制风电出力呢?按照电监会2007年8月1日颁布的《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电网应该全额收购风电。《可再生能源法》规定,正常情况下,电网企业要“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
  对风电输出线路的建设,国务院权威研究部门的报告说,中国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远距离”输出,指的是几百公里和上千公里,所以需要铺架高等级电压线路,造价昂贵,和风电利用小时数低的特性不匹配,不但是风电场自建自用,恐怕连电网公司自建群用也没有经济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改革和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安华撰文说,酒泉千万千瓦级基地风电外送,需建750千伏变电站3座,输电线路1694公里;新建330千伏变电站2座,输电线路776公里;建设110千伏输电线路70公里,总投资约115亿元。另外,风电发电量仅相当于火电同等装机的40%左右,所以在相同电网等级条件下,出于投资收益考虑,会影响电网投资积极性。
  施鹏飞反驳说:“输电线路不可能专为风电独建,还有输送火电、水电等其他电力的责任,故而风电只是‘打包外送’;再者,随着传统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风电外输的经济性会越来越明显。”


  一个风电场需要四个火电厂配套?
  按照马明的说法,“风电三峡”除了面临电力外输难题,还有配套电源建设难题。
  在无风情况下,为了保证用户正常使用,要备有代替风电的能源。所以,在建设风电场的同时,还需要建设与之配套的电源,如火电厂或水电站等。
  一位对中国风电问题做过调研的权威人士说,如果采用大规模集中开发风电的模式,“从理论上讲配套电源的装机规模至少要4倍于风电规模。”
  问题在于,国家大力扶持风电发展,就是因为风电没有污染,是清洁能源,如果建一个风电场需要四个火电厂配套,那不是有违初衷吗?
  对风电配套电源建设,梁志鹏认为,除火电外,还可以用水电,也可以用燃气发电。
  有人曾建议,西北黄河上游大型梯级水电的调峰能力较强,可以通过水库调节容量来“储存”风能,有风时水电少发,无风时水电多发,风水发电互济。
  有人反对说,西北是中国大型风电基地的主要分布地,那里的天然气要西气东输,除个别地方外水资源非常短缺,怎么给风电建设配套电源?
  “不见得必须在风电场附近建配套电源,在其电网覆盖的范围内即可,如果没有足够的水资源,可以建造抽水蓄能电站来配套。”梁志鹏回答说。
  但抽水蓄能电站又面临经济效益上的考量。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我国风力发电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
阅读下文 >> 慎重对待产能过剩问题 竞争促进风电行业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4055&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