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分“未并网机组”和“闲置机组”两个概念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告诉《了望东方周刊》,前者有很多是处于调试中,并否认了“风电机组大量闲置”的说法。
不过,另一新能源行业权威人士说,在2008年底1217万千瓦的总装机中,未并网风机323万千瓦,比例为1/4;短短半年后,未并网机组数量就由“323万千瓦”上升到了“500万千瓦”,比例上升到1/3,这种情况显然有更为复杂的原因。
再疑“风电三峡”
业内人士马明(化名)向本刊记者介绍说,风机闲置和“风电三峡”这种集中开发的模式有关集中开发风电还面临很多技术难题,所以在实践中就会出现吊装好的风机不能入网的“夹生饭”现象。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风电三峡”尚未出现在国家正式文件中。但国家能源局已形成了清晰思路。
在2008年7月国家能源局成立前的5个月,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现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人民日报》撰文《打造“风电三峡”》:要建设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三个千万千瓦级大风场。
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张国宝提出,要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10多年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
6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把“三个”变成了“七个”:初步计划在河北、内蒙古、吉林、甘肃、新疆、江苏沿海等省区建设十多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形成若干个“风电三峡”, 到2020年中国风电建设规模有望超过1亿千瓦。
甘肃省瓜州县,计划到2020年安装风机1275万千瓦,这将超过全国2008年年底1217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
8月8日,世界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场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工兴建,预计“十一五”期末形成516万千瓦、“十二五”期末形成1271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对本刊记者说,从国情上看,风能资源分布在西部,电力负荷中心在东部,所以必须集中开发、高压(线路)外输。
但“风电三峡”的大块头,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忧虑。
风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特点,目前还没有办法像其他常规电源那样对其出力进行安排和控制。风电大规模集中开发,对当地电网乃至更大区域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电源结构配置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另外,中国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系统调峰手段本来有限,随着风电大规模集中开发,电网调节更为困难。
并网之难
“风电电源与电网建设不协调,是导致风机不能并网的主要原因。”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说。
风电场必须选址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方,这决定了“风电三峡”只能处于人烟稀少、辽阔荒芜的地方。“没人烟的地方,哪来的电网?”马明说。
国家电网公司刘心放则说,风电场和电网不是一个发展规划,各规划各的,风电场建好了,但电网规划还没有跟上,结果吊装好的风机不能并网发电。
他打了个比方:“贴瓷砖、装浴盆、安马桶,一个家用豪华卫生间快要建好了,结果业主发现没有下水道,并且是图纸上根本就没有设计,开发商解释说市政排污管道规划还没有出来,所以没法设计下水道。”
2007年9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中国风电规划目标是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到今年初,2010 年规划目标已调整为2000 万千瓦,2020 年则调整为1 亿千瓦。
政府对风电装机规划已作出如此大幅调整,但电网发展规划没有随之调整,就出现了风机闲置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