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风电投资效益差的主要原因后,经过几年全力上规模建设,国电集团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11个省区安装投运风电场达到47个,集团也一跃成了目前国内和亚洲拥有10万千瓦级风电场最多的企业。按国电集团目前拥有投运风电2800多台、总容量超过300万千瓦算,平均单台风机规模上升到1000千瓦以上,与2005年前拥有的风机规模相比,单机风机发电功率平均提高了一倍以上。
风电单机规模的提高,也给国电集团风电开发效益带来了明显的改观。如国电江苏龙源风电公司开发建设的如东风电项目,是目前全国建成的最大兆瓦级特许权风电项目,包括如东环港、东凌和凌洋三个风电场,安装有100台1500千瓦风机,装机总规模15万千瓦。与采用550千瓦风机相比,共减少风机安装173台。单机规模的提高和工程安装量的减少,使项目投产后第一年就实现了年发电量3.3亿千瓦时、盈利4000多万元的好成绩。
专业发展,降低工程造价
专业服务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使国电集团能够确保风电开发工程的质量,也为其通过创新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介绍说,目前国电集团的风电造价平均每千瓦为850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最早涉足风电开发的企业,国电集团所属的龙源集团通过多年开发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上下游一体化风电开发服务企业之一。以风电设计为例,龙源集团拥有的风电专业化设计公司就有两家,在风电企业中独领风骚。江苏如东特许权二期项目部分采用的是美国公司的主设备,根据要求,塔基设计委托给了英国的一家公司。由于巨大的风电机组要竖在人称“豆腐上插筷子”的软地质滩涂上,按英国公司的设计方案,单个塔基的平均造价高达300万元。经国电龙源集团与华东水电勘测设计院联合攻关,最终把单个塔基的平均造价降低到100万元以下。仅此一项,就为整个项目建设节省了2亿多元。该项目还获得了2008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在国电集团谋求用大功率风电机组提升风电建设产出效益时,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拥有设计、制造大功率风电机组的能力,国电集团只得花高价从国外进口设备。现实使国电集团认识到,不解决进口设备价格高的问题,要想最大限度地提升规模效益只能是“纸上谈兵”。于是,在进口设备的同时,国电集团也积极探索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创新,生产大功率风机的路子。经过3年多的努力,国电集团在河北保定、江苏连云港和内蒙古赤峰建起3个风电设备制造基地的同时,也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分别安装在冷带、温带、风沙地带三个系列1500千瓦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目前国电集团3个基地年产1500千瓦风机的能力为1200台。其中,保定制造基地年产1500千瓦风机能力为800台。与进口机组相比,1500千瓦单台风机售价要比进口风机低1/4。此外,随着国电集团风电开发步伐向海上挺进,集团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3000千瓦海上风电机组也将在今年投产。
加强管理,提升机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