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我国风电发展应对“弃风”的出路在哪?

我国风电发展应对“弃风”的出路在哪?

2012-05-25 浏览数:2434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开发商投资资源好的地方无可厚非,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合理引导。国家能源局此举希望通过政策限制弃风现象的出现,避免弃风较严重的地区成为发展重点,项目核准也将更注重协调发展。
  由于同风场建设相比,电网周期较长,电力规划存在滞后,多家风电企业将并网难的矛头直指电网。对此,施鹏飞认为,如果没有用电负荷,即使电网将电送出也无法消纳。
  “用电规划可以根据新建风电场来规划,但是用电负荷无法快速规划,这不仅仅是电网的事,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事。”施鹏飞表示,目前也有风力发电的蓄热、供热示范,但由于风电价格较高,将来存在  “谁埋单”的问题,而能否将高载能产业配置到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还需要长期规划。
  “因此,弃风问题无法短期解决。”施鹏飞表示。但在他看来,相比于一些技术上的改进,风电场的规划才是更加重要的问题。“规划不足可以说是此前陆上风电遭遇困局的重要原因。就拿蒙西那一块的风场来说吧,大量的风机在那里‘晒太阳’,资源浪费很大。”杨苹也表示,风电场的规划应该与电网相匹配,“后来一分析才知道,当地煤电很丰富,火电就有2000多万装机,当地自有负荷也就1000多万,再建设2个1000万装机的大型风电场,电往哪里送?问题就来了。”
  对此,广东海上风电规划设计正是吸取了这个教训,在海上风电规划中格外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规划之初就制定好了输电规划,预先考虑好了电源与电网接入点问题,为风电预留好了消纳空间。就近接入,直接输送到负荷中心,也同时节省了运输成本。
  正是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广东省第一批推进的三个海上风电项目都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阳江海陵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珠海万山区海岛新能源开发及智能微电网试验示范项目、广东粤电湛江徐闻海上风电新技术综合示范项目的预可研工作都已经完成。
  备用与储能双管齐下
  实际上,各地在发展风能时,也曾考虑通过储能等技术解决低谷电储存问题,但由于成本较高,还难以大规模实施。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靠简单地增加大型和更大型发电机组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能需求曾是最好的办法。为削弱对化石燃料发电的依赖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而基于风力发电的无限制接入,在时常出现的短时出力高峰和长时间完全没有功率输出的情况下,需要有灵活的后备容量,否则大量弃风难以避免。减少弃风,无外乎增加这种“灵活的后备容量”。而因为缺乏“灵活的后备容量”,电网调度限制风电出力导致的电量损失现象已经成为影响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非化石能源消费战略目标完成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解决并网问题 风电或将迎新希望
阅读下文 >> 新能源产业催生“钒电池时代”将来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2818&page=6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