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电行业“大跃进”后 必将东山再起

风电行业“大跃进”后 必将东山再起

2012-01-12 来源:互联网 浏览数:1007

  “利润下降迫使制造商不断压缩成本,当有效成本已无法精简的时候,一些制造商为了生存会铤而走险,偷工减料,致使产品质量下降,虽然制造商在投标中都称自己的设备具备低压穿越功能,但由于不是国家强制标准,一些企业为了省钱,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起作用。”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位不愿公开身份的风电设备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罪在风电“大跃进”
  对于风电业出现恶性竞争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钻了政策的空子,跑马圈地盲目上马引起的。”风电业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按照之前的核准办法,我国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场项目由省一级投资主管部核准
  即可,无需上报国家能源局。地方政府钻了这个文件的空子,大量上马5万千瓦以内的风电场项目,或将大项目化整为零规避审批,从而导致地方风电场项目与国家新能源开发整体规划冲突、与电网整体规划不协调,进而造成大量风电机组无法接入电网的浪费现象。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内上马的风电场项目中,93%左右经由地方审批。
  “为了不用国家发改委批,各地就批出了好多个4.95万千瓦(的项目)来。明明是10万千瓦(的项目),他分两次批,那就不用国家发改委批了,(地方)自己就批了。”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当时曾有人把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场”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820万千瓦时的总装机容量”相对比,还创造了“风电三峡”这个新名词。“风电三峡”一时成为必不可少的“炒料”。在媒体宣传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目前,全国建设中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经增加到8个,24个省、自治区都建立了自己的风电场。按照“十一五”初期的规划,风电装机总量是500万千瓦。到了2007年底,目标调整为1000万千瓦。最后的结果是,整个“十一五”的装机总量超过了4000万千瓦。不仅如此,2010年新增的1893万千瓦风电装机中,仅有1400万千瓦并网。
  一些地方政府为何有上马风电场项目的冲动呢?
  虽然口头上都号称是为了节能减排,但其真实目的却是“为了获得国家补贴”。
  “过去,我国风电发展过快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大量未经国家核准的地方风电项目占用了大量的电价补贴。”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用施鹏飞的话说就是“这等于是拿全国人民的钱补贴地方”。
  大量风电场项目的上马,对风电设备造成了巨大的市场缺口,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始那位人士所说的,风电设备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还没出厂就被订购一空,有时甚至出现了交款一年后才能提货的少有的卖方市场现象。为发展风电业,国家加大了对风电设备的补贴。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资金涌入了风电设备制造业,一大批大大小小的风电设备企业纷纷上马。据不完全统计,仅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便达到80余家。
  “警惕风电装备业投资过热!”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率先提出警告。随后,国家有关部门发文也指出,要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但为时已晚,已有一大批上马项目根本不能立即停下来。
  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价格战的加剧则让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质量,结果是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发生了多起脱网甚至风机倒塌事故。
  反过来,风电事故频出引起了国家对风电的监管加强,市场对风电设备需求大幅下降的同时,其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却更为严格了,再加之对风电设备业补贴的取消,让风电设备业更是雪上加霜。可以说,风电业经过“大跃进”后,目前正处于行业的深度严冬。
  当然,说风电“大跃进”是指其发展过快,造成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事故频发效益不高,并不是说中国不需要风电了。相反,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但利用率却异常低下。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仅为印度的3/4,德国的1/4。无疑,大力发展风电仍是国家既定的目标和方向。今年,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根据规划,2015年和2020年,我国风电规模容量分别为1亿千瓦和1.8亿千瓦。
  “浴火”后如何重生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对转变风电发展方式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阅读下文 >>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的发展优劣势分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11809&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