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访人物 >企业专访 > 民企的机遇来自创新

民企的机遇来自创新

2011-09-26 来源:新华报业网-江苏经济 浏览数:546

        启东,长江与黄海之滨,道达重工厂区。数十台100多米高的测风塔矗立海中,一台海上风机在码头旁高速运转。道达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这台风机是道达自主安装的,运用了自行研发的复合筒型基础和一步式安装技术。据悉,目前国内海上风电机安装普遍采用传统的叶片、风机、塔筒分布式方式,从开始到完工,最快需要一个月,成本高、风险大、施工困难。而复合筒型基础与一步式安装技术,把海上绝大部分的工作移至陆上完成,就像在海上种树一样“种风机”,海上安装仅需三个小时。更为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技术安装的风机基础拆除后,还可以回收利用,极大地降低了海上风电场建设成本,使得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条件更为成熟。
  作为海上风电安装业为数寥寥的民企之一,道达重工经历了怎样的研发之旅?该公司如何看待这一行业的未来?本报记者专访了道达重工集团副总裁黄宣旭。
  从港航工程到海上风电
  《江苏新能源》记者(下简称“记者”):据我所知,贵公司前几年是做港航工程起家的,近几年为什么会转移到海上风电这一块?
  道达重工集团副总裁黄宣旭(下简称“黄总”):这与我们李爱东总裁的学习工作经历有关。总裁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港口工程专业,毕业之后专门做港口工程这一块。海上风电刚起步的时候,政府部门、风电业的大型企业,都没有意识到海上风机安装是个难题。但当时我们已经认识到:海是难以真正驯服的,海上风电安装很不容易。2007年前后我们去欧洲市场调研发现,海上风电对环境的影响小,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我国的海上风电资源也比较丰富。此外,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靠近传统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免去了长距离输电的高昂成本。2008年12月份,我们和天津大学成立了海上风电研究院,开始研究海上风电的水下工程、基础安装设备作业等课题。
  成立之初,我们列了十个和海上风电直接相关的课题,包括海洋动力、海洋环境、海洋装备作业、土木工程等。我们希望用新技术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生产。经过两年多的潜心攻关,我们研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力发电“巨型复合筒基础与一步式安装技术”。
  自主创新:“海上种风机”
  记者:“海上种风机”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
  黄总: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基础结构,称为“复合筒型基础”,首先加工钢筒,最大直径可以做到40—42米;其次,浇筑混凝土,可以防腐,有一百年的寿命;第三,用顶盖受力技术,不打桩,只靠两个压力,一个是海水的压力,一个是大气的压力。海水十米水深加一个大气压,在海平面抽真空,每平米加十吨,40平方米的钢筒压力就是一万三千多吨,把桩管整个往下压,压到不能压为止。这是我们筒型技术的一个基本理论。
  至于一步式安装技术,许多企业做不到。复合筒形基础的负压没有冲击荷载,它可以缓慢地让整个结构下压到海床里面去。这解决了海上风电一个很大的难题用陆上的施工和吊装来代替海上的施工和吊装,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还有一个优点是今后如果有大的战略规划调整,还可以把它再吊起来,方便的迁移。所以我们又有了两个概念,“一步式安装”,“即插即用”,电缆铺到哪里,风机安装在那里,风机就可以马上发电。“即插即用”,买了一个以后就是一个产品,三到五个小时就能用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海上风电的施工效率。我们将此技术形象比喻为“海上种大树”。
  这是我们独立研发的技术,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已成功申请26项专利。国家科技部已经把这个项目列入“十二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记者:关于自主创新,你们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黄总:海上风电安装只是第一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海上能源和资源。我国的海上能源和资源非常丰富。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已经在做海洋温差方面的研究,在深水50—100米处,水温恒定在4°C左右,海水表面温度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是25—30°C左右,这是一个比较温度,每一度温差把它转化为能量后等于40米水电站的可发电量。而且可以把海底的物质都带上来,对促进渔业养殖非常有好处。我们想建立一个“能量堡”的概念,这样海上风能、波浪与潮汐能、温差发电等都将成为未来可以大规模开发的能源。
  具体到海上风电安装,下一步将会对技术进一步优化,争取推广国外市场。欧洲是我们的主战场,和美国、南非也有合作。
  记者:在规模化施工方面,你们有什么自己的设想?
  黄总:我们的目标是占据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但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现在的重点还是在华东,已经成立了江苏海装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则与中广核合作成立了启东风电发展有限公司。
  未来期待:推动行业健康的发展
  记者:作为海上风电安装商,贵公司认为这个行业瓶颈何在?如何才能推动该行业可持续发展?
  黄总:这个产业价值链的所有参加者都在全力推进这个产业的进步,无论是开发商、风机商还是安装商的竞争。最近国家能源局出台了18个风电建设的标准,只有一个和风电相关。盼望能够有更多具体的海上风电发展鼓励政策。
  个人认为,电价已成为海上风电开发的现实瓶颈之一。国内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电价如果一味下降,多数开发者只会有“跑马圈海”的热情。欧洲海上风电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电价是公开透明的,是基于整个市场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来核定电价,整合足够的利益来带动风电厂商。欧洲的电价是这么一个公式,首先是基础电价,然后根据水深、离岸距离、建设进度这三个方面来测算。
  记者:能否用一句话概括贵公司的长期目标?
  黄总:专注海上风电工程建设,持续创新。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温跃忠:GE在中国风电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图)
阅读下文 >> 倪维斗:中国要加快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转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experts/show.php?itemid=1065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