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谈技术 >基础知识 > 巨蟒发电的原理概述及发展

巨蟒发电的原理概述及发展

2015-11-07 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浏览数:1999


  在奥克尼的试验结果表明,“巨蟒”捕获海浪能量的能力约是“海蛇”的3 倍,平均可达到1 兆瓦的功率。这意味着它1 小时的工作,就可以满足数百个家庭生活用电的需要。

曙光和尴尬 
  曙光
  “海蛇”甫一问世就吸引了葡萄牙的密切关注。2007 年,该国政府以每根约30 万人民币的价格,向英国海洋能源公司购买了30 台以上的“海蛇”,建成了世界首座商用海浪能发电厂。葡萄牙为此甚至不惜动用国家力量,通过强制执行的上网电价政策推动其推广。海浪发电似乎终于踏上了迈向商业化的征程。
  “巨蟒”的发电能力超过“海蛇”,其成本却不及后者的三分之一。据目前橡胶业的行情,一根1兆瓦的“巨蟒”成本只在10 万元左右。也就是说,1000 瓦功率的发电机只需要花上100 块钱。如果按每度电平均5 毛钱计算,就意味着,只需有效工作200 个小时,就可以收回成本,这样算来,甚至会比目前新能源电力市场上占主导的风力发电还要省钱。不仅如此,“巨蟒”更好的抗冲击和抗腐蚀能力使得维修成本也大幅降低。
  尴尬
  然而,“巨蟒”或是“海蛇”悄无声息地在水下造电时,喜欢在近海游弋和冲浪的人们感到危险。在葡萄牙之前,英国政府也有类似计划, 可还未出台,就在英国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最大的反对者群体来自有50 万之众的冲浪爱好者。他们担心,建海浪能发电站会破坏他们钟爱的海滩。最后环境部门出面作了评估,结果表明,“最多能制造出一点噪音。转动部分很缓慢的移动,使得海洋动物应该可以很容易地避开它们,但不能干扰飞行和雷达,因此必须避开海中航线,而且必须有明显标记。”行事保守温吞的英国人最终错失了将自己人发明的“海蛇”最先投入商用的良机。
  对于“巨蟒”是否可以避免海浪对机械装置造成的毁灭性破坏,中国的科学家表示了谨慎的怀疑。“如果不能在真正的海浪环境下保证一至两年持续而稳定的供电,就谈不上商业推广。”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海洋室主任游亚戈说。据他介绍,中国在海浪发电站开发过程中就有类似的问题。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广州能源所在广东汕尾市的遮浪半岛也建造了波浪能试验电站,分别测试了两种不同的波浪能转换装置。关键技术已经突破,但一根重要的轴在入水工作若干小时后就不幸折断,后来在轴的断裂处竟然发现了焊点。在强有力的海浪面前,发电装置出不得丝毫差错。
  另一个考验来自电价。据中国国家电监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去年风电的平均上网电价为每千度电618 元,而火电仅为346 元,价格相差一半以上。目前中国若是把海浪发电并入电网,电价格将会更贵,能否吸引普通用户的青睐是个未知数。看起来,尽管国际市场需求暗潮涌动、创新技术曙光初显,但在中国,谈论海浪发电的产业化似乎仍然为时过早。在边远海岛、钻井平台、深海采矿等场所建设海岛独立电站仍然是当前的重点。

海浪发电历史演化
  1.1898 年, 法国人弗勒特切尔从给自行车打气的打气筒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带着圆柱筒的浮体,,海浪上下运动,压缩圆柱筒内的空气,去吹响一只哨笛。这就是海上“警笛浮标”,用来给过往船只提供预警。这是人们直接利用海浪能的初级形式。后来,人们想到利用它来驱动汽轮机发电。

【延伸阅读】

标签:

巨蟒发电
阅读上文 >> 谁来解救风机“自动润滑设备”的困境(附案例)
阅读下文 >> 基于DFIG风电场联合保护的低电压穿越研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tech/show.php?itemid=30907&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