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今天中国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间差异,为什么我们卖不过他们,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看清市场的本质,没有跟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外资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了形而上、意识层面的品牌拉锯战,而我们却还停留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进行周旋,而最让其失望的是,大多数的本土企业就连现有的物资竞争层面都做不好,不重视产品质量、偷工减料等现象屡屡出现。而这一切都在反映出上述所提到的企业运作模式的导向,以及企业家思维模式的错位问题。
放弃做大做强,以消费者为第一考虑,让企业做长做久。
因此,笔者,林子轶建议:中小企不能以传统的市场价值观来树立今天的营销标准,今天是消费者创造市场营销的时代,企业与消费者的买卖过程,已不是企业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静态营销关系,而是双方动态的价值沟通与互换关系,彼此作以影响、制约与共同成长。因此,不以消费者需求为第一考虑,企业将无法提供正确的产品与服务,最终将失去市场。
同时,今天,不仅是产品供过于求的时代,更是互联网经济繁荣、信息爆炸与视觉疲劳的时代。消费者如何才能从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注意到企业的广告信息,已是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尽管拥有好的产品,但若不能深入洞察消费者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喜怒哀乐等情感习性,企业将无法体会到他们想看什么、想听什么,品牌的沟通也将会彻底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