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年轻目标群体的消费心理和习性,所以该月饼比较另类,可以单人付费购买,单人代付购买,可以靠人品和人气而“多人代付”购买,甚至可以赤裸裸地宣称“求勾搭”“撒欢打滚求月饼”“哭泣着求月饼”等形式,这种极其热烈而新潮的表达方式让“60后”和“70后”觉得很丢脸,但“85后”和“90后”却很喜欢。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群体间的这种传播宛如吃了鸦片一样上瘾,我购买了一定要我的亲朋好友或私密好友来分享,赤裸裸地不加任何掩饰,又何须任何掩饰?来吧,一起嗨皮吧,不过一块月饼而已。
3.场景的传播原始动力是“游戏和娱乐”,没有这些的场景毋宁死。在场景中,你是什么不重要,甚至一条狗也没关系,关键是要引起群体的关注和喜欢。游戏和娱乐是场景具有活性的催化剂和黏合剂,让消费群体亲自体验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并喜欢上这些内容,而且乐此不疲。
罗辑思维设计了一个“月饼节操榜”,节操王可以在当年农历八月十六和罗胖一起晒月亮晒星星。这个数据是动态的,根据每天不同时段的月饼销售情况随时更新榜单数据,这个榜单不仅对当事人有刺激性,即便是大群的旁观者等好事之徒均纷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种榜单本说明不了什么,但根据中国人群体的尿性,只要是排行榜有排名,必定成为饭后茶余的谈资,这无意中提升了用户的黏性。这种微妙的心理是典型的心理学中爱慕虚荣的表现,但在现在的趋势下,又有谁去真的在乎呢?
当然“节操币”就相当于消费积分了,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呼唤罗胖为其服务,可以想象下啊,当偶像听命于自己的召唤而消费者却作为一种“大爷”般的为所欲为是多么具有赏心悦目的一种感觉啊,对,场景营销要的就是这种眩晕感。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啥很多明星送餐、明星代卖等网络活动会在互联网上掀起如此大的风波,都是虚荣心惹的祸。
这些内容设置本身都是为了增加用户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得他们动起来,而不是处于静默状态。过去传统营销的单向传播,是大喇叭式的传播模式,而在这种场景的诱惑下,社群间的交流忽然变得有趣起来,我愿意参与,我愿意给你打赏,我愿意当一种大腕或大牛的感觉,没关系,只要你参与了,就会找到这个感觉。
这种社群是生态的、活跃的、持续的、激情的!
4.社群的商务力量是场景营销中虚实融合的基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一群人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在互联网平台上纵横驰骋,彼此守望相助,从此人生都将大不同。在社群中社交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是两个永恒的主题,所以营造归属感和价值分享的场景氛围就成为这个组织的关键。
粉丝的黏性决定了场景是否可持续,粉丝的口碑传播将成为这个社群能否长大的核心要素。所有的活动均围绕这两个核心指标展开,所以当罗胖策划月饼这个事件出现后,立即一呼百应。
案例思考:
本案例中就场景营销的入口导流、价值连接、彼此关系、参与互动、娱乐风趣、口碑传播等几个核心要素做了阐述。场景无处不在,关键是在构建信任的基础上完成厂家与用户、用户与用户间的价值分享和交流,从这个角度上看,场景本身即为平台,是一个具有利他性的微生态体系。
三只松鼠的产品说话场景模式
产品永远是王道,是营销的子弹。在场景营销中产品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有人提出“产品极致化思维”和“工匠精神”,甚至上升到开发者或持有者的“情怀”等要素。这些内容都是吸引消费者的切入点,但仅从产品而言,做得极具特色的当数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仅仅定位在“85后”年轻女性群体,面对这个群体“萌货、无节操、求包养”的调性,整个三只松鼠的品牌调性突出在为“主人”服务上,让客户满意。当然这种软性的服务固然很重要,但很多企业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来达到这点,所以此点并不能形成相对的差异化,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