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产业政策 > 美国政策利好 引中国风电抢滩

美国政策利好 引中国风电抢滩

2011-02-15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浏览数:1684

  金风科技显然担心,“中国制造”这个标牌会引发低质量的联想。本刊记者在华盛顿的各个新能源研讨会上,也屡次听到新能源业内人士对中国风机质量的不信任声音。
  虽然中国风机在美国市场尚无故障案例,但中国国内对风电设备持续运行质量的担忧由来已久。据《南方周末》报道,2010年宁夏天净神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一台东汽风机倒塌,此后,华能通辽宝龙山风场的东汽风机、辽宁凌河风电场的华锐风机、大唐山西左云风场的风机先后出现倒塌。中国国家能源局在风机质量调查中约见主要风电整机厂商负责人,包括金风科技、华锐、东汽、浙江运达、国电联合动力、广东明阳和湘电等。
  罗森维格也同意,金风科技的风机质量和品牌要得到美国消费者认可,确实还需要一些时间,但他相信,其德国的设计质量和全球化供应链体系,能使其成功进入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
  目前正使用金风科技风机的沃克向本刊记者表示,从运行一年以来的情况看,风机的质量令人满意,且维护成本也低于传统风机。
  在全球风机市场上,风机运行的历史纪录对于潜在客户选择风机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中国此前也曾规定,风机企业需要有中国市场的运行经历方能进入该市场。金风科技进入美国的规模尚小,在当地风电场的良好运行纪录,可以帮助开发商和美国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对中国风机质量的信心。
  目前的美国风电设备市场上,通用电气一家独大,在2009年装机容量的市场份额为40%,排在后面的是非美国企业:丹麦风电巨头维斯塔斯以15%位居第二,其次是西门子12%,三菱8%,印度公司苏司兰7%,西班牙公司歌美飒(Gamesa)6%。
  美国风电业的大型开发商与GE、西门子等大企业有长期紧密的联系。中国企业才刚刚进入门槛,新兴能源研究卡普兰认为,中国企业需用价格和技术特点来打开市场缺口。
  国际风电市场上广泛认可的质量认证,是德国劳氏船级社-加勒德哈森集团作为独立第三方为各风电机制造商质量进行的风机检验。这要求风机制造商有充分的运行经历,最低要求是100台风机运行一年的经历,不过运行地点并不限于美国市场。
  跨越隐形障碍
  对中国风电企业来说,质量和品牌可凭自身硬实力发展起来。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还存在政治上的额外隐形障碍。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风电开发商向本刊记者坦陈,出于政治顾虑,他从不考虑与中国风电制造商合作,担心采购中国风电机后会较难向政府申请补贴。
  “虽然从操作角度来看申请没有问题,但像PTC、ITC这样的补贴政策,每几年就送国会批准。若业内公司转向中国公司采购,国会会怀疑美国的补贴政策并未惠及本国企业和促进本地就业,而是让本就享受中国政府支持的中国风电企业获益,长期来看会影响国会延长税收优惠的考虑。”他说。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电监会称风电消纳矛盾突出
阅读下文 >> 关于参加2011美国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及考察的通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8474&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