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格局于2025年发生深刻重构的背景下,中国风电产业凭借全产业链优势,正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这一举措不仅是中国实现 “双碳” 目标的战略延伸,更是构建新型能源安全体系的关键支点。从能源安全视角来看,中国风电出海已远超单纯的市场扩张范畴,演变成一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系统性工程。
能源安全:风电出海的战略底层逻辑
中国风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能源安全筑牢了坚实后盾。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其中陆上风电5.28亿千瓦、海上风电4420万千瓦¹。2024年全年新增装机7982万千瓦,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²。国内市场的这种深度培育,让中国风电企业拥有了平抑国际市场波动的韧性,成为应对全球能源供应链风险的 “压舱石”。
能源安全的核心在于供应多元化和技术自主可控。中国风电企业通过海外布局,完成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性跨越。2024年,沙特阿拉伯、乌兹别克斯坦、巴西、埃及和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风机出口的前五大目的地,合计占比近六成³。这种分布式布局有效降低了对单一能源通道的依赖,正如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副秘书长年方清所言:“风电出海的本质是通过地理空间的全球化布局,将能源安全边界从本土拓展至全球,同时利用多元市场的差异性分散风险。这一过程不仅是企业战略选择,更是能源安全理念的进化——从封闭自保转向开放协作,以空间多元化换取系统稳定性,最终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能源安全网络。”
产业链协同:从设备输出到安全生态构建
中国风电出海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全产业链协同上。累计至2024年底,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两家企业占风电机组累计出口容量的80%,其中,金风科技累计出口2748台,总容量为9790.8MW;远景能源累计出口1600台,总容量为6838.6MW⁴。这种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有力推动了中国风电标准、技术、服务的系统性输出。在埃及苏伊士湾1.1GW项目中,中国企业与沙特开发商ACWA Power的深度合作,不仅输出设备,更实现了技术标准的本地化适配⁵。
在风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润滑系统对设备可用率起到决定性作用。风电齿轮箱、轴承等核心部件在高温、高湿、高盐雾等复杂工况下运行,这对润滑油的极压抗磨性、氧化安定性提出严苛要求⁶。风电齿轮箱、轴承等核心部件在高温、高湿、高盐雾等复杂工况下运行,这对润滑油的极压抗磨性、氧化安定性提出了严苛要求。国际润滑油企业通过技术协同,为中国风电出海提供了关键支撑。以埃克森美孚为例,其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与深厚的国际市场信任基础,能协助中国企业快速落地本地化维护服务,有效帮助消解海外客户对运维能力的顾虑;其针对风电等新能源行业推出的 “全生命周期润滑管理解决方案”,借助定制化配方和智能监测系统,帮助中国风电企业降低了海外项目中的设备故障率。在沙漠这类严苛环境下,这种专业润滑方案帮助保障了风机在高温下的持续稳定运行,成为产业链安全的重要一环。
安全共同体:从商业成功到全球治理
中国风电出海正进入“安全驱动”新阶段。近三年,中国风电出海订单量实现了世界瞩目的“三级跳”⁷。这种增长不仅源于商业逻辑,更深层反映了全球能源安全治理的新需求。“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以分布式风电理念激活中国乡村能源转型,这一模式正通过中国风电企业全球化布局,在发展中国家落地生根,成为当地能源自主化新范式。
更深层的协同体现在本地化生产网络的构建上。中国企业在推进海外项目时,正逐步从设备出口向技术输出转变。通过在目标市场建立维护中心、培训本地技术团队,将中国风电的运维标准与本地需求深度融合。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供应链中断风险,更通过知识转移提升了东道国的能源自主能力,形成了可持续的安全合作生态。
2025年的中国风电出海,已进入 “安全驱动”的新阶段。当保山市86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优选经验被复制到海外,当分布式风电理念在全球落地,中国风电正以全产业链优势重塑全球能源安全格局。未来,随着技术标准持续完善、产业链协同深化,中国风电出海将从商业成功迈向安全共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绿色动能。在这个过程中,从核心设备到精密润滑的每一个环节,都将成为能源安全网络不可或缺的节点。
*引用
[1]政策红利叠加出海机遇 风电板块估值有望迎扩张周期-金证研
[2]国家能源局: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982万千瓦
[3]财 新网:2024年中国风电机出口创新高 2025年势头仍强
[4]中国风电产业地图-风能专委会CWEA
[5]向绿而行 因链而兴 中国风电出口开启全方位比拼 -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6]集中润滑系统_工程机械润滑
[7]出海订单三年翻四倍,全球风电市场正在上演“中国时刻”-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