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装备分会主办、远景能源等十余家企业和机构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风电后市场交流合作大会在江苏太仓顺利召开。远景能源后市场业务单元市场与交付总经理程海栋在大会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中表示,“136号文”发布后,风电后市场团队需从单一检修商转变为综合性服务商,管控大部件失效、电价波动、电量消纳三大风险,为客户解决新能源资产收益和运营管理挑战。远景始终将解决客户痛点摆在首位,以风电“打样”,致力于创建一套可复制的后市场解决方案,成为客户满意、行业认可的综合性服务商。
装机容量连年激增的背景之下,目前我国在役风电机组已超21万台,体量如此之大的风电资产如何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收入,成为行业共同挑战,尤其是在市场化交易已于各省陆续试运行的当下,这种需求变得空前迫切。“大部件一旦失效,势必大幅增加运维成本,而电价波动、电量消纳问题等更有可能带来40元/千瓦*年的发电收入损失。”程海栋指出,“风电场的设计和工程决定投资回报上限,20年生产运营决定投资回报下限。”
风机快速大型化导致叶片、传动链、三电系统等子部件可靠性面临巨大挑战,远景的破题之策是坚持核心部件深度自研自制。程海栋进一步指出,基于多年自研自制积淀的Knowhow,远景成功在硬件层面通过“传动链模块化万能备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使得同型号备件采购成本较进口降低20%;在软件层面,远景自主开发的“伽利略超感知资产健康管理平台”具备“无死角”的健康监测能力,能够实现控制系统、机械系统、叶片、塔筒等关键部件健康度预警全覆盖,过去5年间在3万台+风机应用中误报率低于5%。在此基础上,远景的大部件巡检策略实现了效率与精度的兼顾——在降低50%工作量的前提下,仍可保证100%螺栓全检。远景自研的GRT塔上大部件更换专用工装更是经过了6年实战考验,在潮间带、远海、山地等多种场景中充分证明其高效、便利和经济性,为传统吊机无法进场作业或作业成本极高的运维场景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
在管控电量消纳风险方面,市场需要中长期电量与功率预测,这也是远景应对新能源全量入市新政的核心技术举措之一。据程海栋介绍,远景日前在南方电网2024-2025赛季AI负荷预测技术比武中,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夺得冠军。目前,远景正在为1468个风场、1065个光伏电站,共计236GW新能源资产提供预测服务。基于孔明气象大模型的大小风年月预测,远景可以更准确预测全年发电量,误差保持在5%以内。除此之外,远景还在为绿电消纳探索更多解决方案——在赤峰打造了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已于2025年7月投产,其生产的全球首罐绿氨获得了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颁发的全球首张ISCC可再生氨证书。
面对电价波动风险,远景电力交易团队深入解析市场政策,能够做到实时把握电力市场动态、追踪价格波动背后的供需规律、管控交易风险。“硅基代替碳基,人工智能辅助人工交易决策,远景走在了行业前面。”程海栋表示,依托远景智能物联系统EnOS,远景的电价预测准确率可达80%-90%,峰谷预测准确率更是高达85%-95%,并正在为5000个+“五大六小”客户新能源场站提供全面的交易策略和复盘分析。基于大模型的硅基交易员还能够进一步提供政策问答、市场分析、气象预测、价格策略和交易结果等策略服务。在某发电集团的山东案例中,远景智能交易AI策略相比无交易策略,2024年电力交易价格提升了0.15元/度。
大型化对设备出力的影响日益增加,发掘风光场站灵活性潜力,基于价格信号指导出力变得更为重要,最终目标是实现交易、运行、维检三班协同,形成“产销一体”的全新运营模式。远景双模微风发电技术改造,可以实现风能的最优捕获,在电价高时尽可能多发电,目前远景1000台+双模改造案例累计提升收入3%-6%;远景智慧储能的交易智能体TradeAgent,可以助力制定最优运检排程方案,保障高收益窗口期设备在线率始终维持在100%。凭借远景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的储能充放窗口期预测与风储自动协同出力,远景策略相比传统模式可全场提升12元/千瓦的年收益。
截至目前,远景在全球范围内管理着30000+台风机资产,总装机超过88GW。从资产管理到资产替代,从电量托管到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从无人值守到产销一体,远景始终先人一步,依托技术创新解决新能源生产运营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致力于成为客户“资产变收入”的全方位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