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由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风标委”)组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牵头制定的《风能发电系统 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一体化计算分析导则》国家标准启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整机制造商、检验检测机构、业主单位及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中电建华东院、中南院、北京院、中海油、中交三航、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大连理工等35家单位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全国风标委秘书长任君、全国风标委委员/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工程师翟恩地共同主持。
全国风标委秘书长任君对本次标准启动庞大的技术团队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标准提出行业背景和立项艰难过程,同步说明了拟立项漂浮式相关国家标准工作情况,为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发展储备关键技术标准,后续将加大投入,整合组织强相关国家标准技术专家,邀请行业精英共同研讨产业发展、技术痛点及解决方案,为标准起草搭建坚实基础,做好国家标准顶层设计。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王富强代表标准牵头单位向到会的专家表示感谢,并提出本标准依托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技术攻关成果,聚焦一体化设计创新,旨在建立行业统一技术规范,保障机组安全可靠、突破降本增效。在此,以国家标准启动会为契机,诚邀各位专家凝聚专业智慧,重点攻克漂浮式风电结构安全冗余过高、建造成本居高不下等行业瓶颈,同时围绕一体化分析计算方法创新开展深度研讨。通过协同创新推动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系统性突破,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远海风电技术体系,为我国新能源装备走向全球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漂浮式风电作为风电行业走向深水远岸的关键路径,是风电技术和海洋技术间的深度融合,一体化仿真与设计工具链仍不完善;耦合动力学仿真存在水动力挑战;浮式基础强度设计尚未实现一体化;为了促进标准技术与实际应用之间更加具象化,深度解析设计、制造、应用之间的挑战,设置了如下技术报告。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总工程师王滨围绕《漂浮式海上风电设计分析技术现状概述》进行了深度解读,梳理了半潜式平台技术、深远海适应性及基础选型(单柱式与张力腿)的优缺点,针对多体耦合、跨学科协同等挑战,提出轻量化结构、高精度锚泊设计、系统测试及运动控制策略。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机械设计总工程师田振亚针对《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与创新实践》作了精彩技术分享,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技术趋势,对比欧洲海洋环境差异,针对南海台风、涌浪提出抗台风双路径方案;重点介绍了漂浮式一体化设计关键技术,涵盖水动力耦合分析、半潜式结构优化及模块化建造工艺,通过混合张力系统降低动态载荷;同步探讨了欧洲项目合作经验与国内工程化瓶颈,指出需强化产业链协同设计、控制策略融合及实验验优化,推动全产业链降本增效。
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师林成迪结合实际,提出《漂浮式风机“三峡引领号”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集团主导的三系统风电平台的建设实例,阐述了分段制造、双波形抗地形干扰设计、一体化吊装工艺等核心技术与漂浮式风电抗台、抗腐蚀策略。
标准起草单位高级工程师李帅,从标准的编制背景、项目前期筹备情况及时间节点计划等进行了详细汇报,对标准整体架构进行了说明,并带领技术专家梳理标准章节内容;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工程师翟恩地作为海上风电权威技术专家,全程把关技术质量,通篇梳理专业规范性,为技术内容添加了浓墨重彩,为工作组后续修改注入了强心剂,并为全天会议做了总结,本标准的制定将助力我国漂浮式风电技术提升,对整机制造商、设计院及行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标准旨在通过统一规范,将现有技术偏差从大于50%压缩至15%,为我国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实现小批量至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要求,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学谋划“十五五”“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布局方案,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在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大课题下,积极组织漂浮式风电计算分析导则技术,应时应景,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及时雨,也为我国风电走向更深更远提供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