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风能》人物|贾兴威:把钱花对地方,是最好的技改方案

《风能》人物|贾兴威:把钱花对地方,是最好的技改方案

2024-01-11 来源:《风能》杂志 浏览数:477

“没有做足调研论证与根因分析的技改方案,往往会使客户白花冤枉钱。”贾兴威告诉《风能》:“但有时候,我们的劝阻会被误解成技术能力不足。”

  多年来,贾兴威最怕遇到的挑战一直没变,那就是无法说服客户放弃自己觉得对的技改方案。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客户急冲冲地找到他,希望他的团队按照自己的理解迅速解决风电机组所遇到的棘手问题。根据协合运维十余年设备运行数据的沉淀和分析,贾兴威明知客户的预想方案无法触及问题的实质,却又难以劝服他们改用更有效的方案,这令他颇受煎熬。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5)
 
  “没有做足调研论证与根因分析的技改方案,往往会使客户白花冤枉钱。”贾兴威告诉《风能》:“但有时候,我们的劝阻会被误解成技术能力不足。”
  
  所以,拿出几台机组让协合运维技改团队试试看,成为一些客户的妥协方式。
  
  例如在2021年,随着西北地区弃风限电情况的缓解,一个风电场业主单位发现项目中的机组故障率很高,效益较低,决定进行设备治理。在找到贾兴威之前,他们已经在市场上收集了丰富的技改方案。
  
  根据工作流程,贾兴威等人对这个项目近两年的机组数据进行分析,觉察到客户提供的技改方案,多数并不适用客户所面临的问题。于是,他们又对机组故障情况进行了深度分析,发现由变流器故障带来的损失电量几乎占到一半。
  
  “于是客户寄希望于更换变流器解决问题,可一台变流器20~30万元,这个项目中有60多台机组需要更换。”贾兴威回忆。
  
  为了尽可能帮助客户降低损失,贾兴威等人对比分析了其他项目的同类机型,发现该项目中的变流器运行良好,并不应当产生如此程度的故障。当他们将一台变流器拆解后发现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少维护;二是因型号较老,配置的核心元器件很难满足项目实际工况需要。
  
  “我们建议客户先对变流器内部进行深度维护,并升级相关元器件。”贾兴威回忆:“客户基于对我们的信任,就让我们先改造两台试试,最终我们陆续将该项目的变流器全部以这种方式进行了处理,效果达到预期。”
  
  采用贾兴威的方案,客户的技改投入相比更换变流器减少了70%以上。
  
  “机组出现的一些问题是要把钱花对地方,一些问题甚至不需要花钱。”尽可能地帮助客户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是贾兴威乃至协合运维面向客户需求的管理原则。
  
  另一个例子是在贵州的某项目,由于机组批量故障,业主同样先行找了大量方案——变桨电机厂家建议换变桨电机;变桨电机服务商建议搞深度维护。贾兴威等人通过现场分析发现,由于轮毂与变桨电机是转动部件,变桨电机上的电源、信号等接头和轮毂的走线应当在日常巡检和定检时进行针对性检查维护,但这个项目之前在运维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们帮助客户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没有花一分钱。”
  
  与不少曾工作在项目现场一线的运维工程师一样,贾兴威选择风电行业是源于对草原的向往。毕业后,他首先进入一家整机企业做现场技术服务工作,但在现场工作四年后,感到自身进入了成长瓶颈期。
  
  “在整机企业中能够得到的后台技术支持比较多,不过现场面对的产品与挑战相对单一。我觉得在协合运维接触的东西更多,面对的客户需求与技术挑战更复杂,能激发出工作激情。”
  
  贾兴威是一个喜欢迎接新挑战的人,并且总与自己较真,有点完美主义。“我觉得要想把事情做好,就需要更认真一些,比别人更认真一些,比昨天的自己更认真一些。”
  
  刚刚进入协合运维,还没来得及熟悉公司,贾兴威就开始应对一项令他至今记忆深刻的挑战。
  
  2014年,协合运维在东北地区承接了一个风电场的质保外运维项目。当时,大多数质保外运维项目会交由整机制造商运维团队负责,但由于为这个项目提供机组的整机商不再继续服务,业主尝试与第三方运维商合作。
  
  这个项目总容量达到了40万千瓦,由将近300台机组组成。因为是头一次与第三方运维商合作,业主心里没底,将40万千瓦分成了4个标段,每个服务方分配10万千瓦,这其中不乏行业的一线整机商。而协合运维拿到的10万千瓦标段,是上述标段中机组状态最差的。
  
  “当时任何一个风电场的平均可利用率都没有低于98%的,但这个项目的合作要求是达到95.8%就行,可见之前运行情况有多糟糕。”贾兴威回忆。
  
  为了摸清楚情况,贾兴威带领十余人的运维团队入场,对这些机组进行故障分析。令他费解的是,那些机组部件居然都没什么大的问题。直到将所有机组摸底后,他更坚信了自己的判断,那就是这些机组故障率高,并不是设备本身的问题,而是长期缺乏正确的维护,出现“跑冒滴漏”。
  
  由于业主对第三方运维商的认知基本处于空白,双方只签署了三个月的合同,目的是考察协合运维的能力。因此,贾兴威团队必须在三个月内,使这些机组运行情况得到质的提升。
  
  “起初我们每天去主控时,看到的是那60多台机组出现故障的能有20-30台,而其他标段的机组几乎没什么故障,压力可想而知。”贾兴威坦言。
  
  贾兴威等人对机组故障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分类,开始一轮轮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他们每天一早出发,干到半夜才回到驻地。经过多轮维护,终于一点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到第三个月时,机组的运行情况终于出现明显好转。从业主角度最直观的感受是,不仅机组停机少了,运行稳定性也提升了。最终,这60余台机组的平均可利用率达到了99%以上,运行数据从业主单位区域内8个风电项目中的排名垫底,在5个月内提升至第2名。
  
  “客户说,我们还以为你们干不了多久,最多一、两个月就得走人。因为在正式招标前,很多运维服务企业与团队已经研究过这个标段,都因为机组太糟糕放弃了。”贾兴威回忆:“之后我们不仅成功续签,还得到了另外一个10万千瓦标段的合同。”
  
  正是由这件事开始,贾兴威坚持一项原则,那就是遇到疑难问题,绝不道听途说,而是自己去判断与验证,并坚持到底。
  
  今天,贾兴威的工作更多是在做技术管理,负责协合运维的技改团队。他所面临的挑战,也从项目现场要求对技术的精通,转向技术资源的组织上。通过收集一些新的故障与技术改进经验,提炼总结并运用于日后工作当中。“我希望快速将技术积淀下来,提升从客户需求到解决方案直至交付的工作效率。”
  
  贾兴威也非常清楚技改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他看来,风电后期运维(OPEX)成本占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的20-30%,有效的技改作为项目运营过程中提高资产收益的手段之一,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助力风电开发的价值最大化。
  
  “并且通过技改工作,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积淀下来一些东西,反哺到整机设计、运维理念与能力的提升上。”贾兴威认为:“这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意义。”
  
  来源:《风能》杂志,文:赵靓

标签:

风电
阅读上文 >> 《风能》国际| 欧洲风电行动计划 ——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阅读下文 >> 印度整机巨头宣布年底订单激增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7280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