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风电——受热捧的“亏本”生意

风电——受热捧的“亏本”生意

2017-06-02 来源:网易新闻 浏览数:389

两会期间,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批评中国风电产能过剩,并点名批评甘肃酒泉所建的千万千瓦级电站,而酒泉当地官员近日通过媒体驳斥了这一说法。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国风电产能的确存在过剩,官方亦予以承认。

  两会期间,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批评中国风电产能过剩,并点名批评甘肃酒泉所建的千万千瓦级电站,而酒泉当地官员近日通过媒体驳斥了这一说法。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国风电产能的确存在过剩,官方亦予以承认。
  
  不过风电产业最蹊跷的现象在于:这个配套电网至今不完善、大量设备闲置、上网价格被压低的产业,是如何一再吸引大型央企、地方政府挤破脑袋也要进入的?
  
  政策信号: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两会期间,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批评中国风电产能过剩,并点名批评甘肃酒泉所建的千万千瓦级电站,而酒泉当地官员近日通过媒体驳斥了这一说法。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国风电产能的确存在过剩,官方亦予以承认。
  
  不过风电产业最蹊跷的现象在于:这个配套电网至今不完善、大量设备闲置、上网价格被压低的产业,是如何一再吸引大型央企、地方政府挤破脑袋也要进入的?
  
  2003年前,风电发展缓慢
  
  一个人装修房子,当卫生间的所有卫浴设备都安好后,却突然发现没有打通下水道。风电产业就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大量风电场建成后,却苦于找不到接入电网,产出无法送到用户手中。这种尴尬显然不是无知与疏忽大意能解释的。
  
  实际上在2003年之前,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都还处于平缓状态。1985年,我国开始相续引进丹麦、德国等国家的风电设备,但只是小范围试点。1995年,原电力工业部曾提出2000年风电装机量达到100万千瓦的目标,但2004年却只完成了76.4万千瓦。可仅一年后,这个数字就变成了126万千瓦,4年后突破894万千瓦。而如今内蒙、甘肃等省的胃口已经奔向千万千瓦去了,甚至连云南这样不具备风能优势的省份也上马项目。
  
  04年前后,政策刺激下疯狂上马
  
  2004年前后是中国风电产业的转折时刻,相续有政策利好释出。在“十一五”的风能指标计划中,国家计划推出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而发改委亦打破特许,下放了5万千瓦级以下项目的审批权,这实际上给地方开了一个口子,很多地方政府将风电项目拆分成若干个小于5万千瓦的项目,以此逃避审查。据报道,内蒙古一地方政府就将一片40万千瓦的风电场,拆分成8个4.95万千瓦的风电场核准给同一家公司开发。
  
  地方热衷风电项目最重要的原因,是2006年国家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其中对风电项目的扶持多少有过头的嫌疑,该法要求: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为了支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也比传统电源要高。这种扭曲价格的政策行为,给予了风电投资者们极强的信心。产多少卖多少,这是天下最大的好事。
  
  虽然亏损,但仍趋之若鹜
  
  风电突然“发力”始于2005年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这部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给风力发电产业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前景。各大公司像跑马圈地,一窝蜂地上,争项目、争设备。趋之如骛的投资者在招标时亮出“跳楼价”,使很多风电项目仍处于亏损状态。
  
  风电产业政策有着极强的计划色彩,这使得国内不少风电厂距离电网都有数百公里的距离,管道建设需要费用。高额的输电成本和低廉的买电国家定价,电网巨头们对此自然没兴趣,因而政策优惠就很难落实到风电企业上。
  
  根据2009年电监会《中国风电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多数项目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远低于设计值,但这仍未能阻止风电热。据悉,山东鲁能、三峡等大型国企都有意将风电作为未来重要业务。而内蒙古更制定了2010达到500万千瓦的目标,有意思的是中央对内蒙的规划才100万千瓦。
  
  碳交易:新的救命稻草?
  
  “清洁发展机制”让风电再热?
  
  是什么原因驱使它们去做这笔看似无利可图的买卖呢?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国际间碳交易。在全球减排的趋势下,中国风电又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2005年开始的“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下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弹性机制。因为有些发达国家不愿降低生活标准,且通过技术减排的空间已经很小,于是该机制允许一些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来抵消自身的减排指标。具体而言,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项目能得到认证并证明其达到了减排效果,便能得到减排认证,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等于一个减排认证。而发达国家为每个减排认证所支付的价格在10到15美元之间。
  
  据分析,中国已成为这项机制最大的受益者,共获得了1.53亿碳信用额,占到了“清洁发展机制”所发放认证的一半以上。中国众多企业从中获利,比如重庆市的企业,截止去年底,该市企业得到联合国认可的减排总量为184万吨,以时价计便可获得碳交易1.25亿元,除此之外,他们还有30个项目近860万吨的减排量正在等待联合国认证,这笔钱共值5.85亿元。而重庆并非申请获得碳交易最积极的省份。
  
  中国风电从减排中尝到“甜头”
  
  风电行业作为新能源产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创收机会,实际上行业内对此也毫不避讳,在行业网站中国能源网的一篇报道中,文章开宗明义写到:投资新能源项目,不仅利于环境,还能通过碳交易创收。该文介绍:浙江省第一个大型风电项目——慈溪风电成为新能源“绿色效益”的受益者。该风电场已累计发电7000万千瓦时,碳交易创收约445万元。
  
  在具体执行中,该厂的减排量计算,是以厂实际发电量作为依据,据测算,慈溪风电场一期风电项目全年可发电1.1亿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燃煤火电比,每年可节约标煤3.1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9万吨,节约淡水27万立方米。换一句话说,在单位产量所获得的减排量不变的情况下,你的产量越大,获得的减排量就越大,碳交易的收入就越多,这无疑有利于中国风电业的建设热情。
  
  在许多风电行业网站中,探讨企业如何从碳交易中获利的专题文章还有很多,可见中国企业对此的热衷。
  
  风电——受热捧的“亏本”生意(3)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来源:网易新闻    2017/6/2 9:05:19  我要投稿
  
  关键词: 风电产业 风电消纳 风电
  
  6月 售电研讨会(第十一期) 聚焦售电侧改革 分享售电实战经验
  
  7月 电动汽车及充电桩高峰论坛,共探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机遇
  
  联合国指责中国企业骗取资金
  
  从各种新闻报道来看,中国部分电企进入“清洁发展机制”的目的本末倒置,“清洁发展机制”的一个原则是,该项目必须证明在没有外部投资就不会开展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认证。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给中国提供资金,目的是帮助中国发展本来不能发展的节能产业。但中国部分企业却将国外资金当成了发展风电的一个补充或投资,甚至借此盈利。
阅读上文 >> 西北区域新能源发展规划及运行监管报告
阅读下文 >>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意味着什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47867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