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最严重的就是甘肃,地处西北大漠,风力资源十分充裕,然而,当年建在酒泉的我国第一个大型风电示范基地,被称为“陆上三峡”,被人们寄予了厚望。然而,这么一个大项目,为什么建成之后,却被限制发电?

可能很多人疑惑了,不发电,中东部部分地区经常缺电,为什么不发电呢?对,中东部缺电,但甘肃不缺,就是这么任性。甘肃全年电量需求在1350万千瓦左右,而在限制四成的酒泉风能发电基地一年的发电量已经有1700万千瓦,所以,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大型风力发电早已满足甘肃所有的电力需求。
疑问接踵而至,既然,甘肃的电量需求已满足,剩下的电量可以输送给周围的省份啊?告诉你,人家不要,自己的都用不完,谁要你的呢?那为何不输送给中东部地区?结果只是,无线路可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既然没有输送,之前的审批、预算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甘肃的风电输送线路已经和当时的风力发电基地一同规划,只是,风力发电基地获准建设,而输送线路在2015年才拿到审批,这是到现在弃风限电的主因。

早在七年前,国家电网就发出了预警,甘肃用不了这么多的电力,大批电力如果不能输送,只能浪费,那么,作为全国新能源项目审批的国家能源局,为什么还是审批了这么久呢?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国家能源管理和国家电网公司,在认识上是有差距的,国家电网想搞成全国电网,所以它拼命的希望更多的来联网,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也不是今天一下子就可以实现的,从能源管理来讲,肯定就地消纳是最好的。”
国家能源局之所以批准甘肃的风电计划,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甘肃省必须“就地消纳”这些风电,也就是在甘肃和西北地区使用。但现实,甘肃用不了。

发展新能源原本是一件好事,国家,百姓都支持,但是盲目上马,不能通盘考虑,饱受人们的诟病。
当然人们也希望在这次阵痛之后,不忘初心,继续发展新能源,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