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认为,差距还体现在东南亚地区发不出电以及发电小时数低上。
据了解,美国新建风电场的利用小时数平均都在约3000小时以上,比亚洲一些地区高出一倍以上。
降低成本与企业利润并行不悖
目光转向中国,我国今年上半年风电新增装机达5474台,装机容量达到1010万千瓦,同比增长40.8%。
就陆上风电开发成本而言,目前已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77美元/兆瓦时,低于燃气发电(113美元/兆瓦时),但仍高于煤炭发电(44美元/兆瓦时)。
业内专家指出,相对火电成本而言,风电成本因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增多、技术升级换代以及风机价格下降等因素,致使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利用率降低,最终导致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成本不断上升。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线路图2050》,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和发展规模扩大,以及煤电成本的增加,未来风电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在2020年前后中国陆地风电成本将达到与煤电持平的水平。
周忆忆预计,未来风机累计装机量增加一倍,其价格将会下降9%,风电度电成本下降19%左右,到2025年风电装机量将是现在的一倍以上,风机价格和风电度电成本也会与之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对于风电产业来说,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提高发电量才能够提高其经济效益具备竞争力的关键。”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学院教授刘永前表示,风电成本涉及电力系统的每个环节,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扩大规模都是必须降低风电成本的必由之路。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经验表明,风电的发展依赖于政策支持。在降低风电成本,从而降低上网电价的过程中,要兼顾风电企业的合理利润。
刘永前认为,要降低风电全生命周期成本需要考虑其建设成本。
首先从风电场选址上需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着手考虑,做好当地风资源评估等前期工作。
其次,在建设阶段需考虑如何降低设备采购成本以及接下来运行维护成本。
此外,现在我国风电行业的主力是国企,强调最多的是社会责任,任何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合理利润,持续降低风电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风电产业健康发展且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