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泞中艰难前行的煤炭企业,能否在这五年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是所有煤炭人对这一规划备加关注的重要原因。登上峰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肯定很妙,蓦然回首超越目标的喜悦自不待言。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步履矫健登上峰顶,诸多煤炭企业能否度过最艰难的阶段览尽山顶风光,还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除了少数大型煤企,其他煤炭企业是不是只有坐以待毙的份呢?显然不是,规划建议稿中,已经给出了“加大对资源枯竭区的支持力度”的态度,也就是说煤炭企业只要符合资源枯竭区的条件,就有可能在政策上得到扶持,这对已经处于或即将达到资源枯竭区标准的煤企,将是一个实质性利好。处于资源枯竭区的煤炭企业将迎来实质性利好,是不是其他煤炭企业就没有招了呢?显然也不是。规划建议稿中提到了“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这实际上就是在为煤炭企业转变营销方式支招,而利用好互联网+等营销手段,需要煤炭企业主动适应当前形势发展,从思维和营销手段上主动做出转变。营销方式转变了,生产方式是不是可以更灵活,营销品种是不是可以更多样,煤炭市场不行,能不能在其他市场寻求突破,运用创新思维解放思想,举一反三,应该说,煤炭企业依然大有可为。
从《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我们对未来国家的煤炭政策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因为绿色发展带来的碧水蓝天而欢欣鼓舞,也可能会因为市场研判、资金投入等方面满足不了绿色发展需要而选择黯然退出。站在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峰顶”回望,我们的思想会更加趋向理性,毕竟市场阵痛下不止有涅槃的凤凰,还有残酷竞争下的血肉横飞、尸横遍野。
不管是煤炭企业还是其他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臻成熟的今天,在经历过如日中天的辉煌后,大范围或小范围地折戟沉沙那么一下,几乎无可避免。这使得,能够站在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峰顶”回望的企业,不仅有骄傲,更应有庆幸,这样,行走在未来发展之路上,才更理性、更稳健、更从容。